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究 论文下载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照我国国情以及发展特色而逐步演化出的一种审计制度,是现代审计理论在我国的创新发展。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而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主要包括几点内容:(1)企业财政收入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规范以及是否具有效益等;(2)企业内部是否制定了相关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3)国资出资人是否履行了经济监管的责任等。在对审计内容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国企领导人是否遵守经济法规,是否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新政策以及相关方针加以实施等;(2)是否有计划的对经济策略进行制定与实施;(3)国企领导人在管理经营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向效益;


(4)是否在工作中坚持了廉洁行事的相关法规等。因此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保证审计工作严格执行,杜绝贪污不廉之风的一大手段。
  (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当前的国有企业普遍实现了向大规模转变,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经营方式更加集团化,发展目标也变为争取走向国际化,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有企业的质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领导人面临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依照“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肩负着维持国民经济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能够对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时加以预测,并尽力抵御。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评估、判断以及解决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分析
  (一)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非同寻常
  相较于财务收支审计,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更肩负着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等责任,因此,其审计风险也具有一些非同寻常的特征,具体如下:
  1.

审计风险复杂性加强。国企领导人的审计风险内容更多,不仅包括了常规的错报风险以及检错风险,还包括以下两点风险:(1)监督评价被审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责任认定所引起的风险;(2)监督处罚违法以及损失浪费事件引发的风险。这就致使审计风险的复杂性加强。
  2.

审计风险危害性更强。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者的责任实施情况,被审者往往包括领导、主管以及直接负责人等,审计的周期较长,难以实现短时间内的全面评价,这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如果发生了较严重的舞弊未能被及时揭发的情况,将会对国有资产产生重大影响,并且会干扰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等,危害性更强。
  (二)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
  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负责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更肩负着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等责任,其中,后面两点是审计的重点,也是主要目标。绩效的考核主要是指被审者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责任,完成了应有的任务;经济责任的判断是指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纪的行为等。
  国企领导人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了常规的错报风险以及检错风险,还包括监督评价被审者是否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责任认定所引起的风险以及监督处罚违法以及损失浪费事件引发的风险,因此,可以得出下列关系: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错报风险×检错风险+评价风险+

处罚风险
  三、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审计预警体系的建设
  审计预警体系采用信息化的分析手段,借助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对审计进行预示和警告,是一种很好的事前防范手段。首先,该体系的建设能够补充传统审计在时效性、覆盖广度以及审计深度等方面的缺陷,实现了实时全面的审计追踪,大大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其次,该体系还可以预先锁定问题,延伸进点后的成果,大大降低了审计风险的出现几率。最后,采用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详细判断,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的突出部分,重点进行审查,保证了审计的有效实施。
  (二)工作机制的创新
  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负责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更肩负着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等责任,因此要创新传统的工作机制,对审计风险进行事中防范。具体工作机制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团队工作机制的创建。绩效的考核以及经济责任的判断具有涉及范围广泛、涵盖内容复杂等特点,需要针对性的进行逐一解决。创建专门的团队工作机制对其进行负责,可以更好地实现审计有效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