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配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论文下载

2007年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全球的实体经济;同时,也导致世界金融业在发展中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如何加强金融企业在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世界金融业在新时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其发展态势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金融市场环境,而经济资本配置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相关流程,以及经济资本配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经济资本的概念简述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经济资本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巴塞尔协议可以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划分为信用、市场以及操作等三个种类。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一旦出现上述风险,所产生以及承担的损失可以划分为预期损失、异常损失以及非预期损失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预期损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可以预见的平均损失,这类损失的规避措施一般是通过调整业务定价来提取出相应的准备金,从商业银行经营收益中将其作为成本来进行处理。非预期损失是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损失高于预期平均损失的部分,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具备足够的准备金,这样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在产生经营风险后可以正常运营,而这一部分损失是由资本功能以及非预期损失的波动性所决定。异常损失是指超过商业银行所能正常承受的损失,具有发生率小、影响范围大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这一部分的损失是由不可抗力引发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无法对异常损失做出有效的规避措施。本文中所提到的经济资本就是上述三种风险损失的总和,在本质上也可以将其作为非预期损失的另一种名称,这是因为经济资本并不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真实资本,而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工具。
  
二、经济资本配置及其需求
1.经济资本总量需求计划的制定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总量需求要根据业务发展计划进行编制,在这个编制过程中是无法脱离以资本充足率为主要指标的账面资本管理,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发展计划、财务收支计划、风险规避和控制计划以及资本补充渠道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总量需求和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计划中资产业务不仅可以为其产生良好的收益,也会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带来一定的经济资本占用和风险加权资产,而中间业务一般不会为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加权资产和经济资产占用。但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收益并提高资本总量,从而使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和RAROC。商业银行财务收支计划中的净利润会严重影响到资本充足率,而且净利润与EVA和RAROC等有着直接关系。风险控制计划中如果产生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利润降低并使资本总量会被减少,直接造成商业银行的EVA、RAROC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同步下降。如果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具有良好的资本补充渠道,可以有效调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标水平,从而使其经济资本在实际上具备更大的扩充边界。
  2.经济资本配置的计划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经济资本配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型:以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计划为基础配置的经济资本、以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财务收支等计划为基础的经济资本、优先选择RAROC较高的分支机构和业务来配置的经济资本。基于业务发展计划的经济资本配置模式是根据分支机构、业务品种以及业务发展计划数量等,通过计算来确定需要分配给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这种经济资本配置模式需要对比分支机构和业务发展种类,及其相对应的经济资本、RAROC和EVA水平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验证出经济资本配置是否符合商业银行整体经营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基于业务发展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的经济资本配置模式需通过计算来确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业务种类RAROC或EVA是否可以达到目标要求,如果没有达到特定的目标要求需对业务发展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进行调整。
  
三、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中的相关问题
  1.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执行
  近年来,经过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得而宣传推广,经济资本意识和理念基本得到普及,并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贷款定价、考核评价等管理活动中。但是,在客户准入、授信审批等信贷流程中仍受传统思想左右,仅局限于参考和导向作用。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