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文下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以下两点作以阐释:
  1.1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河北、北京、天津三地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正如前文所述,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渤海之滨到燕赵大地,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经济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一省两市,三地正在寻求着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教育一体化也必将成为整个协同发展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各种发展态势正在积极的筹措与试运行之中。另外,三者城镇化发展的比例也不均衡,据统计,北京和天津分别是86.2%和82%,河北增长很快,但是它只有48.13%,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京津冀区域中缺少了一些300万以上特大城市,现在大一点城市只有石家庄和唐山,但是离北京和天津的距离还很远,所以要和新型城镇化结合在一起,寻找新的增长极,促动三地的协同发展。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目前京津冀三地大学生就业现状而言,存在着不均衡、不平衡等现状。北京而言,天子脚下,一直是大专院校毕业生竞相追逐、非常向往的所在,导致“人满为患”,暂且将就和等待就业机会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天津而言,不如“北、上、广”就业那般困难和忙碌,但也是大学生趋之若鹜的向往所在;河北而言,则是大学生就业相对被“冷落”的区域,有时真正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却找不到相应的大学毕业生。由此可见,京津冀三地或紧或松地存在着大学生分配不均衡、人才流向过于集中不合理的现象,这都需要用心加以调整。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要想真正确保京津冀三地能够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协同发展,就要从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对资源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多方面、多领域带动教育,带动大学生就业形成一个协同的发展态势。
  2.1抓好体制变革,社会一体化促进教育
  这里所说的体制包含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之所以要抓好这些体制的变革,其根本原因就是要通过政治体制的一致、社会体制的协调,来加快京津冀三地社会一体化进程。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一体化了,才能真正确保教育实现均衡协同发展。只有确保社会统一、政治协同,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一个良性、有序的轨道。
  2.2抓好市场建设,经济一体化促进教育
  京津冀三地市场建设和市场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三地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促进三地大学生就业工作能够更好地协同发展。在这一点上,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探究的:一是抓市场整合,让京津冀三地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树立京津冀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从而实现统筹发展、协同发展,继而协调发展;三是抓好商贾交流、商业往来互助等事宜,用经济的流通去促动居民的流通,用居民的流通促进教育的流通,继而促动大学生就业分配的流通。通过上述几项重要举措,完全可以促动经济一体化发展,继而为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抓好部门整合,教育一体化促进就业
  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抓好的部门整合,主要指的是一省两市的教育部门,必须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在分属办公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筹管理的机制、树立一个共谋发展的目标,尤其在大学生就业上,更是要统一起来、统筹管理。第一,一省两市要成立一个总的人才机构,针对三地的大学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还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京津冀三地所成立的总的人才机构必须凌驾于三地教育部门之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三地之间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和人才分配不公的现象发生;第二,一省两市要共同建立一个人才交流目标、人才发展计划,大学生分配标准要统一,特别是针对不同省市、即非本地的大学生更要高度重视起来。至于人才发展计划,主要是指京津冀三地所有大专院校招生计划和目标都要放置在一个平台上,所开设的专业、所招收的学生,每年所毕业的学生数量,每年京津冀三地的人才需求情况,都要在电子平台上有所显示,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第三,京津冀三地在自身,即为省市做好大学生统筹就业的同时,还要时刻不忘抓好三地人才的对外输出,这也就是人才队伍输出计划,在大学生就业岗位缺、就业难的不利形势下,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人才对外输出计划,对京津冀三地大学生协同分配就业和调整,有着现实而且深远的意义。
  2.4抓好人才统筹,就业一体化促进发展
  在京津冀三地的人才统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