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2014在中国裁员分析 论文下载

一、概述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26日消息


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IBM已经启动大规模裁员,全球规模裁员1.3万人。一位IBM中国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向《天下公司》透露,中国地区要裁掉7500人,就连核心的研发部门裁员比例都高达15%,也就是7个里面要走一个。”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拥有矿山,共产,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其内部结构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过程遍及世界各地,把最高决策权保留在总公司,总公司确定整个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价格制度、市场安排、利润分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
  
  二、跨国公司形成原因
  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最直接的原因为了降低成本,而中国劳动力成本要素占据相对优势。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随着开放引起的大量移民,以及中国劳动力素质本身的提高,极大的扩展了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外国公司通过资本投资等形式在中国利用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以获取高额利润。瑞典经济学家赫克和俄林提出,

由于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多种要素,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可以由产品生产中的要素比例和已过资源储备的稀缺程度决定。一般来说,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劳动力价格会偏低,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会低一些。因此,拥有劳动力充裕的中国便有了绝对的优势。
  
  三、跨国公司裁员原因
  伴随中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资源变得昂贵,消费格局变化,更多企业竞争等原因,导致跨国企业必须通过裁员调整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一)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原因
  1.资源配置的变化
  劳动力自由流动使移民接收国的劳动力由于移民而变得充裕起来。中国每年向国外移民数量达到千万,特别是移往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这样看来,IBM

在美国逐渐拥有同样的劳动力资源。
  2.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反过来,高工资的引诱和刺激时是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当两国的工资接近相等时,流动才会停止。同样的理论也被斯托尔泊-萨缪尔森定律提出过,他分析了长期中,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为: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也就是说,无论是劳动力是资本的自然流动必然造成两个部门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即贸易使得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二)  消费结构的变化
启动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IBM的营收模式:从原来的纯硬件产品销售,转为以硬件为基础、向企业客户销售价格昂贵的软件服务及解决方案,而开发、推广这种软硬件系统需要高昂的人力资本支撑。这些举措改变了用户对产品的购买习惯。  IBM原有的高成本销售模式需要做出全面调整,这也是为何此次裁员主要集中于硬件及其销售部门。
 

  (三)其他企业的竞争
  目前,互联网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用户规模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客户的大数据和个体化体验式服务在当今时代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生产行业。亚马逊网络服务(简称为AWS)代表着传统企业厂商所面临的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亚马逊是一家成功的零售商,因为他们找到了一种低成本方式,即通过他们的零售模式向IT部门提供服务。面对这一点,IBM将接受洗礼,展开全面的转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