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概论 最后一节课的重点笔记 为了那些没去上课的同学准备 王与琛学神版权所有 第一章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体系结构 第二章 RFID全部内容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 第四章 智能系统核心 穿戴和智能机器人 P143 第五章 (基本不考) 接入技术 6lowpan 第七章 重点 第八章 数据融合 云计算 数据挖掘 第九章 安全防护 体系结构 攻防类型 第十章 (基本不考)对设计题有帮助 以下是刘佳亮部分 知识点总结(考不考就不知道了)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物联网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 (1)“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和物的一种抽象\x3cbr\x3e(2)对“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的理解 1. 智能物体的生物特征可能不一样,但是都具有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x3cbr\x3e2. 智能物体能感知到那些参数,与所选用的传感器或RFID类型有关。\x3cbr\x3e3. 通信能力的不同表现在:它可以主动发送数据,也可以被动发送数据;可以使用有线方式通信,也可以使用无线方式通信;可以使用微波信道通信,也可以用红外信道通信;\x3cbr\x3e4. 计算能力的不同表现在:它可能只是简单的产生数据,可能是进行计算量较小的数据汇聚计算,也可能进行计算量较大的数据融合,路由选择,拓扑控制,数据加密和解密,身份认证计算与控制。 (3)对物联网标示符的理解 物联网中的RFID标签目前影响最大的两个标准——电子产品编码(EPC)与泛在识别(UID)标准 (4)智能物体与嵌入式技术的关系 智能物体都应该是一种嵌入式电子设备,或者是装备有嵌入式电子设备的人,动物或物体。 物联网可以提供所有对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 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物理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融合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 应用接口层\x3cbr\x3e(2) 智能处理层\x3cbr\x3e(3) 网络传输层\x3cbr\x3e(4) 物联接入层\x3cbr\x3e(5) 信息感知层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的另一种说法 感知层 网络层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交换层 应用层 管理服务层 行业应用层 第二章 RFID与物联网应用 条形码技术 一维条形码 优点:编码规则简单,条形码识读器造价较低 缺点:尺寸大,空间利用率低,一旦损坏将出现拒读 二维条形码 优点: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和防伪性能好 磁卡与IC卡 IC卡也叫智能卡,它是通过在集成电路芯片中写有数据来识别的 RFID基础知识 RFID基本概念 RFID利用无线射频信号空间耦合的方式,实现无接触的标签信息自动传输与识别技术。RFID标签又称为“电子标签”,或“射频标签”。 RFID基本工作原理 (1) 被动式RFID标签工作原理 读写器向标签传递能量,标签向读写器发送标签信息的过程。\x3cbr\x3e 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能够双向通信的距离称为“可读范围”,或“作用范围”。 (2) 主动式RFID标签工作原理 也称为有源RFID标签,由内部配置的电池供电。有源标签工作的过程中就是读写器向标签发送读写指令,标签想读写器发送标识信息的过程。 (3) 半主动RFID标签 只有在读写器访问时,内置电池向RFID芯片供电,以增加标签的读写距离,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RFID标签的分类 (1) 按供电方式分: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x3cbr\x3e(2) 按工作模式分:主动式,被动式,半主动式\x3cbr\x3e(3) 按读写方式分:只读式和读写式\x3cbr\x3e(4) 按工作频率分:低频,中高频,超高频,微波段\x3cbr\x3e(5) 按封装材料分:纸质,塑料,玻璃 RFID读写器 主要功能有:与RFID标签通信,与计算机通信,对多个标签同时读写,能够纠错,能够识别有源RFID标签与电池相关的电量信息 (1) 读写器的分类 1. 移动式读写器\x3cbr\x3e 2. 固定式读写器 RFID标签编码标准 (1) EPC Global RFID标准 1. 为每一个产品分配一个唯一的电子标识符——EPC码\x3cbr\x3e\x3cbr\x3e 2. EPC码存储在RFID标签的芯片中\x3cbr\x3e\x3cbr\x3e 3. 对象名字服务 ONS(类似DNS) (2) UID编码体系 (3) ISO/IEC RFID标准体系 第三章 传感器,传感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是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将检测和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电压,电流,频率或相位)输出,以满足感知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的要求。 传感器的分类 物理传感器:力传感器,热传感器,声传感器,光传感器,电传感器,磁传感器与射线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按传感方式分:接触式,非接触式;按结构形式分:分离式,组装一体式;按检测对象分:气体,离子,温度 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性能指标 精确度,分辨率,灵敏度,漂移,测量范围,精度,迟滞,线性度,噪声 执行器 电子,液压,气动 智能传感器 有内存和处理器,与数据网络进行交互 智能传感器特点:1.自学习,自诊断和自补偿能力;2.复合感知能力;3.灵活的通信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分组网(Ad-hoc网络) -\x26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