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视角下对职工医保制度的审视及建议 论文下载

从大范围的角度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比较倡导“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并确保所有人都获得其所需要的卫生服务,在付费时不必经历财务困难”,这种全民医保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明显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对于我国而言,全民医保只能是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具有明显的城市分布特征,这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项因素都有莫大关系,并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为了有效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应该首先对现有的职工医保制度予以健全和优化,同时将全民医保视角应用到职工医保制度的相关工作中。在此,本研究主要讨论全民医保视角下对职工医保制度的审视及建议,现做如下综述。  1


全民医保视角下对职工医保制度的审视
  1.1

名与实不尽相符
  职工医保制度看上去光鲜亮丽,其实内部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比较凸显的就是职工医保制度的表现与实际相差较大。比如,“两江试点”之一的镇江市下属某县级市,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离休、伤残人员基金年年超支,目前该市此类人员不到300人,累计超支已达4600余万元,超过同期该市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结余,现在的职工医保已经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这种名实不符的情况在我国比较常见,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资金调配和制度的有效实施。
  1.2

筹资未能彰显公平
  对于职工医保制度而言,其制定和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对职工予以相应的医疗保障,同时减少职工患病时所受到的威胁,提高其安全保障。而职工医疗制度得以实施的基础在于资金的合理分配和筹集的公平化。但到目前为止,筹资不公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部分地方的舆论压力。第一,部分困难企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个人负担沉重。社会上的很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也没有给予其员工相应的医疗保障,当他们迫于无奈只能以个人身份参保时,就会加重家庭的负担,一旦遇上较为严重的疾病,庞大的个人自付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二,个人账户分流超过总量60%的医保基金,且构成了反向补助。个人账户资金的用途虽然限定为支付医疗费用,但其性质为个人私有,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项补助收入,且在职人员的个人账户是按其工资的一定比例划拨的,势必构成工资越高者能获得越多的反向补助。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全民医保的实施,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对医保事业的进步也会产生阻碍,日后应作为职工医保制度首要解决的问题。
  2

全民医保视角下对职工医保制度的建议
  2.1

构建统一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
  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分析,要想彻底解决职工医保制度上的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当前首先要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完成漏洞的弥补和细节的处理。根据以上表述的问题,必须在改造、合并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险,这不仅有助于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地方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逐步趋向于名实相符、筹资公平。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社会情况,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可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坚持“筹资有区别、补偿要同等”的原则来进行。筹资的目的在于落实医保制度,补偿的目的在于提高实际保障,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筹资上的区别对待应根据参保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补偿则要根据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落实,避免差别对待,提高公平度和透明度。第二,认清城乡居民真正的疾病风险所在,并给予有效的保障和合理的补偿,使得所有居民能从全民医保中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福祉。医保制度是为了职工免受疾病的侵害,并且予以必要性的补助,认清疾病风险的所在,有助于搜集更多的资料与数据,对医保资金的筹备、补偿等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2.2

开展商业性医疗保险,构建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全民医保视角下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仅是要在统一保障上努力,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的保险制度。例如,我国的职工数量众多,企业和单位的形式又有很大差别,因此应积极开展商业性医疗保险,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商业性医疗保险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参保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并且对健全我国的医保制度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建议如下:第一,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各种民营、私营企业的员工、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制定医保政策,又能解决职工医保管理上的难题。第二,将职工医保的部分险种交由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具体操作,如,某城市将自费医疗补充保险交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行管理,既节省了大量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