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三板企业挂牌过程中的财务规范 论文下载

一、


新三板的定义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2]
  二、

现状
  新三板企业大部份是成立时间不长,一般在3-5年,且为高科技成长性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形成立一定的生产规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定位,有一定的盈利能利,但又有瓶颈限制。前期的研发资金投入使企业不得不想办法融资,而新三板是很好的途径。目前企业希望挂牌新三板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融资,二是通过新三板这一跳板伺机转板上市。其他附带的好处也很多,如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者,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等,新三板市场在协会的严格监管下,实行备案制。备案是否通过,直接决定企业挂牌是否成功。在这一过程中财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聘请中介机构对财务的近二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
  1、

内部控制问题

:固定资产按统一标准计入,如某配件价值超2000元,直接以配件入固定资产,且折旧年限不合实际,出现配件折旧年限大于固定资产的情况,购置、报废、盘盈、盘亏由某个人来决定,无相应设备管理人员,无复核内控不规范。
  2、

财务账务处理:企业存在内外账的问题,一些客户不要发票时,则未开票,内账形式收款到股东账户,而反映在外账上的成本费用不真实,就会出现毛利率异常。费用时高时低的状态,归根结底是税务问题。
  3、

手工账: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是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大多数这类企业在建账初期,是手工账,出报表的速度慢,出现差异及异常难以查找。
  4、

意识问题:老板不懂财务,认为只是做做账而矣。没什么难的,只要把钱抓在手里就行了。财务人员跟着自己的想法做账,而不是按照会计准则做账务处理。特别是老板采取的是亲朋好友来担任财务的负责人。殊不知,这样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财务的独立性不够,不符合上市公司要求。
  5、

对现金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应收账款的不断加大,回款速度迟缓,逾期账款比例较高,盲目投资、存货加大。股东不断投资却不效益,资金链断裂等。
  6、

未进行合规有效的内部审批流程,单据未能一一对应,相应合同条款不完善,存在后续法律风险。
  7、

对税收不够重视,未依法纳税,特别是一些小税种,如印花税、个人所得税,存在不规范计税的情况。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逐条进行分析解读。
  三、解决问题的方案
  1、

针对内部控制,企业应聘请专业的管理者,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向上市公司看齐,如前述的固定资产,可制定资产管理制度,从请购、验收、转入固定资产、入账、复核、盘点规定设定严格的管理流程及传递程序。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减值准备的计提、报废的审批等做出详细的计划。
  2、

规范账务处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会计业务,这时候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财务负责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会计业务做整体梳理。改变以往随性入账,对成本核算不确定,费用分摊无依据的做法,同时进行成本分析及各财务指标分析,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3、

因在新三板挂牌后,财务报表等需进行公告,这就要企业需经过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为了快速的提供财务数据,并跟上时代的变迁,企业应采用电子化账务处理系统。现在针对中小企业采用较多的是用友T3、T6、U8系统、金蝶等,企业发展壮大后可使用用友NC、ERP系统等。以便于公司内部及时出具相关财务数据,也有利于事务所调用相关数据。
  4、

针对第4题,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强化老板的意识,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需有专业的人员或专业的机构进行培训指导,特别是聘请的专业的财务负责人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板的意识改变,需靠自身能力的提高。中介机构的辅导,财务相关人员的沟通汇报。强化财务专业意识、独立意识、规范意识。这时的老板要想改变企业,需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信心去向规范的方向发展。
  5、

重视现金流,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款力度。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从业务员到销售管理者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和沟通,学习营销技巧,而不单单是靠拉关系解决问题,好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建立客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强化各业务部门的现金流意识观念。
  6、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