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企业物资采购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企业其他业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其采购质量及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在经济形势不断发展与变幻的今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物资采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已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1.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概述
企业物资采购既是指对维持企业生产运行所需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以及设备工具的购买活动。其购买原则就是在保证企业所需生产物资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购买物资的支出金额。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则是指在企业物资购买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企业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产生较大的偏差,进而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受到损害的风险。
企业物资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企业物资采购中的要素(如;采购主体、供货商、物质、物流)的操作不当或不稳定性所决定的,其风险类别主要包括价格风险、技术风险、意外风险、欺诈风险、以及质量风险等等【1】。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企企业物质采购风险虽具有着一定的客观性,不能完全避免,但相关企业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加强对物资风险的管理,将企业存在的物资采购风险指数降到最低,进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当前我国企业在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物资采购计划与风险管理的不匹配。物资采购计划是企业进行实际物资采购活动的重要方向,因而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措施也应该以采购计划为重要依据来进行制定。然而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计划却与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内容不相匹配,这使得风险管理中的相应措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其对风险防范、控制的功效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其次就是风险分析评估不够科学。部分企业在对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进行评估时,仅仅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感觉,而未能结合精准的数据信息去对风险进行全面、精细的分析与评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与有效性【2】。
另外就是对于采购的基本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物资采购风险之间是相互依存与关联的,一个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都有可能带动另一种风险的发生。然而部分企业却未能正确认识到这种基本规律,在实际采购过程中,片面的为了预防价格风险而将价格要求到最低,忽略了对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维护,严重影响了供应商的忠诚度,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3.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完善企业物资采购流程
对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建立与完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对企业的采购目的加以明确,即所采购的物资务必是企业生产运行所需,并以此为基础,对采购的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制定,具体内容包括采购方式、采购价格、采购渠道等。其次,在采购合同订立前,要对供应商的运营资格进行资格预审、资格复审和资格后审,以把不具备供应资格的供应商进行排除,进而将供应商方面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3】。另外,重视保证金制度的建立,设立投标保证金以及履约保证金,以有效减少由于供应商违约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及经济损失。
3.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加大对相关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力度,并合理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物资采购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对我国企业的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同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系统,对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风险值较大的要素设定警戒值,进而为风险分析的方法和处理手段提供有效引导与依据。其次,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制定、对发生风险进行处理。另外,加大对每个采购环节的风险监控力度,将风险监控贯彻落实到整个采购活动中,以达到对能对新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加大监察力度,确保风险计划措施的有效执行【4】。
3.3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物资采购人员是实行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主体,其业务素质将对物质采购质量及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为此,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尤其是对于计划、采购以及验收人员,不仅要加大对其的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其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更要加强对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以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能力,将合同风险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