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措施 论文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6.4;F40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08年下半年后,我国机械制造业受政策激励,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大量的资本涌入机械制造业,制造了机械制造业的美丽“泡沫”。2012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原先火爆的机械制造业市场逐渐进入了一个寒冬期。国内各个机械制造企业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行为愈发激烈。机械制造业市场逐渐由当初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交付日期、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差不多,那么决定客户是否购买的就是产品的价格。在满足上述要求下,客户会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就不得不降低价格,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因此,企业为了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具有价格优势,应当想方设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过程就是成本控制的过程。
一、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主要是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形状的改变和组装过程中,产生增值。我国机械制造业所涵盖的工业领域包括重型机械、造船、汽车、火车等。我国机械制造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落后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式
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的企业没有在生产计划当中采用ERP,而是使用传统的台套计划模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这种模式由于把提前期过分夸大,造成了库存的挤压、流动资金被占用等问题。另外,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严重脱节,零件不能准时交付,造成了机械设备制造周期延长。传统的台套计划模式与物料需求计划MRP等现代管理方式相比,劣势明显。
2.生产信息由人工管理
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需要各方面信息的高度实时共享,生产、供应、销售、人力、物资等各个方面,需要依靠高度的实时共享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依然依靠人工进行。由于人工进行信息管理,会使信息分散、不准确、不及时,极大地影响了成本控制管理。
3.标准化不够
当前,我国制造业还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虽然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文件,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后的效果都不尽人意。另外,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措施仍然采用成本核算的方法,没有采用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造成了成本核算过程中,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这样的成本控制显然不会取得好成效。
4.技术更新换代慢
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自主创能力不足,所以市场技术更新地速度比较慢。在激烈的机械制造业市场竞争中,谁先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可以提高产品价值,谁的产品就更有竞争优势。因此,技术更新换代慢的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5.成本管理不够精细
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产品设计、物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当前,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在成本核算上,对于其他的环节的成本管理基本上属于放任状态。因此,提高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兼顾各个环节和流程的成本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成本。
二、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1.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能否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靠的是全体员工能否形成成本控制理念,并能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员工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让员工深入理解到帮助企业控制成本,也就是在帮助自己。二是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教会员工如何在具体工作中避免浪费、节约资源。
2.采用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系统
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建立连接工厂生产内外的计算机信息互联通信系统,挑选适合企业生产特点的智能软件系统。这些智能软件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EC等。另一方面,通过向外部寻求管理咨询,由外部中介咨询机构帮助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结构;同时,应用智能软件系统,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这样就能解决机械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运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一定要尽快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式,抛弃传统的台套计划模式,按照各种物料实际采购提前期以及生产提前期建立需求计划。建立一个完备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即由主生产计划、次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及生产车间作业计划等三项计划统一组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