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 论文下载

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是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但很快在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而且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阳江地区组成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及钢筋的性能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出现的不良现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加以讨论,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组成材料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1.1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辅以部分煤灰或硅灰等其它胶凝材料,用水将散状的粗细骨料胶结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硬化成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人工石材。因而其组成材料的质量及性能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凝材料

  水泥是普遍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水泥的品种、性能、等级及数量均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品种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工程的使用性质、施工的气候条件、所处的使用环境、成分等因素。不同品种的水泥或同一品种的水泥由于其成分的不同,性能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大,品种的误用可以引起很多工程缺陷,例如:抗冻、抗渗、抗菌素干缩、抗侵蚀等能力较低。水泥ISO标准实施以后,新标准对水泥的性能要求有所变化,水泥本身的综合性能大幅度改善。如:活性组分增加,细度变细,水泥组成更合理,本身的和易性和泌水性得到改善,早期强度及整体强度均有提高。但是也出现了负面效应,一些水泥厂家一味追求早强,过多提高铝酸三钙的含量,增加活性组分,提高细度,水泥折凝结硬化很快,使抗折强度降低,容易产生收缩,使用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技术措施,易使混凝土收缩开裂,危害巨大且难以修复,因而何种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三者超标时,水泥硬化后往往由于膨胀使水泥石开裂,危害巨大且难以修复,因而何种安定性必须合格,使用时要特别谨慎。

1.1.2集料

  砂石在普通混凝土中体积约占四分之三,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能力、尺寸稳定性、耐久性等。

  良好的级配,是获得砂石混合料应具有较小的空隙率,较小的总表面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混凝土水泥用量最小,需水量最低,且保证良好的和易性,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同时达到提高强度、提高耐久性、节约水泥的效果。然而施工单位却恰恰忽略了级配的调整,导致强度难以提高,不够经济等问题,当然这与当地的砂石状况不无关系。

  杂质含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显而易见。粘土淤泥妨碍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增大用水量,产生收缩裂缝;有机物腐烂产生酸性折腐蚀混凝土;硫化物引起膨胀使混凝土破坏等。

1.1.3外加剂

  随着混凝土向高强、高性能、大流动性发展,外加剂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能够适应混凝土工程现代化施工要求的特点,成为了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第五部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加剂也引起了不少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如:外加剂性能不满足要求或已失效、随意选用外加剂、不重视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等。

1.2钢筋

  钢筋相对而言,质量均匀,性能比较稳定,不易出现质量问题,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使用性能低下、质量不稳定伪劣钢筋和再生钢筋,以次充好;用一级钢筋扎制二级钢筋,谋取暴利;冷加工控制不严,引起塑性性能降低;现场堆放时间过长或直接使用旧钢筋,脆性增强,且钢筋生锈致使与混凝土粘结不足等。

2施工不当使材料性能降低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影响2.1混凝土中随意加入水泥纸袋、废塑料及落地灰重复拌制

  曾有试验表明,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在其受力断面加入条纸屑(1.5mm×20mm)或球状纸屑(d≤0.5mm),均方差σ变异系数CV分别增大2.5倍和2.8倍,掺入落地灰(3成左右)时,分别增大2.1和2.4倍,可见混凝土的离散性明显增大,安全性不能保证。

2.2混凝土搅拌下料时,用“体积”控制砂石的用量

  施工现场露天堆放,砂石含水率变化较大,砂子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其重量和体积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一般当砂的含水率为5%-8%时,其堆放密度最小而体积最大,体积约增加20%-30%,称湿胀现象,当含水率继续增大,砂颗粒表面水膜增厚,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流动,体积反击减小,含水率为20%左右时,湿砂体积与干砂相近。如果用体积来控制砂石的用量,势必会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发生变化,水灰比变大,砂石实际用量降低,骨胶比减小,引起混凝土强度降低。

  因此,砂的用量应以重量来控制较为准确。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