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术与病害防治研究 论文下载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选择公路作为出行的方式,尤其是在长三角,经济发达的无锡地区,公路在人们的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路货运、自驾旅游等日益深入人心。因此加快公路的建设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的要求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是保障高等级公路通畅运行的重要条件。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的“重建轻养”的情况,有必要从组织和技术上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纠正,要加大对公路的养护工作的投入和对公路养护技术的研究,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减少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对公路的破坏,延长公路寿命,推动我国的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及运用。

  公路养护就是指为了保持道路运营状态的顺畅,增加道路寿命,预防可以预见性的破坏,在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道路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害,在适当的时机,积极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改善道路系统的总体功能状况,使道路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2公路常见病害  1裂缝

  无锡地区,黄梅季节闷湿多雨,路面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由于水分不断从裂缝进入基层,会导致结构层浸水软化,进而使得路面承载力下降,承载力的不足会加快路面损坏,为了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在裂缝形成以后应及时进行修补。裂纹型式各不相同,其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受到路面疲劳、过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修补时必须首先确定裂缝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修复方法。

  2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重复荷载碾压和冲击作用下,层与层之间的混合料产生切向流动和滑动,由于不断积累,引起的路面产生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车辙的产生受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沥青是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沥青混合料是弹塑性材料,在行车作用下容易发生永久性变形;同时由于吸收热量能力强,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路面在行车载荷反复作用下极易产生车辙。由于交通管理的力度不够,大量重型或超载车辆在路上行驶,由于其单轴载荷加大,同时车轮在不断地磨损路面,很容易产生车辙。

  3坑槽

  坑槽也是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往往都是由轻微病害发展为较严重的坑槽病害,对公路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坑槽是由于交通流量过大而引起的路面材料破坏,随着路面材料损伤的积累,就会在路面上形成孔洞;在沥青混合料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在摊铺时不够均匀,压实不充分,导致压实度不够,在车辆载荷作用下也易形成坑槽。

  4推移拥抱

  推移拥包在高等级公路上不是很常见的病害,但是会对公路的正常运行产生潜在危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其中的沥青含量偏高,由于沥青材料本身的特性,在气温较高时,塑性变形增大,在行车载荷反复作用下,面层可能发生推移。同时在施工时由于基层和面层没有粘结不可靠,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也会导致面层移动,造成推移拥抱。

3路面病害处理与养护措施  1灌缝

  灌缝是处理裂缝最常见的方法,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和形成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未出现错台也无啃边现象时,可采用灌热改性沥青的办法作防水处理。先用开槽机对沥青路面的裂缝进行拓宽,裂缝修补时必须保证周边的清洁,这时可使用吹风设备将开槽后裂缝中的杂物及周边松动的颗粒清除干净,采用专用灌缝胶、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然后用烙铁封口。对于多条裂缝并有明显沉陷或严重网裂,应根据钻孔取芯结果,采用铣刨面层及上基层的措施处理。

  2坑槽修补

  对路面坑槽等病害进行处治之前,要实地对病害进行调查研究和测量,根据其特点和形成原因,确定处治方案。对于仅由路面甚至路面表面层的损害而引起的坑槽的处理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工作,要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快速将其填补即可。对于连续坑槽和坑槽较深的严重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对病害路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予以铣刨、挖除治理,若基层同样存在损害问题,制定统一方案,对松散的基层一并处理。同时,在治理时应根据病害形成的原因,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病害的再次发生。

  3采用微表处进行预防性养护

  微表处是目前对高等级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微表处针对病害主要发生在表面的路段,可以快速修复路面轻度车辙及其他多种路面病害,有效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