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徒步旅游动机及其对态度的影响 论文下载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都市人普遍对污染的环境、压力大的工作、拥挤的人群、乏味的城市生活感到厌倦,“去远方”、“玩的就是心跳”、“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成为许多人的心声。在这种背景下,以户外徒步为代表的旅行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徒步旅游最早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尼泊尔的远足旅行,是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户外旅游活动,以增长知识、强健体魄为最终目的。这种新兴的健康运动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简单易行和成本廉价等优势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受欢迎,使得徒步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旅游方式。
  动机是促使个体产生可以为其带来满足感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旅游动机是指促使人们进行某一旅游活动,以实现自身心理或生理需要的满足。大多学者普遍认为旅游动机是由需要的推动和目的地形象的拉动,即Dann提出的“推-拉”理论。Crompton和Mckay指出旅游动机是游客做出决策的出发点,是旅游产品顺利开发并销售的关键,同时又与游客态度、满意度、再惠意愿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户外运动充满兴趣,金平斌等学者建立旅游动机量表,对其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了考察,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大学生是参加徒步旅游的潜在客户群,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以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徒步动机和态度,并为行业组织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徒步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
  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徒步旅游动机量表,通过27个描述项具体询问徒步的动机(徒步旅游用HT表示),测量采用李克特5分值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动机量表的设计主要基于文献回顾、田野调查和预调查。首先,借鉴前人的文献理论,包括Anital等研究的旅游动机量表,再从徒步旅游的实践中归纳出尽量多的动机维度,在活动中,研究团队多次对同伴进行现场访谈,获取他们徒步旅游的动机情况;最后,抽取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预调查,经过修改形成最终问卷。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的徒步态度、徒步经历及人口社会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居住地和年级等。
  本研究数据的收集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结合随机抽样、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对桂林旅游城市部分在校本科生进行正式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6至9月,共回收510份答卷,删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为415份。本文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对徒步旅游动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利用均值比较、回归分析尝试挖掘影响大学生徒步旅游态度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样本概况
  经统计,受访者中女生居多(58.3%),大二的学生参与度最多(59.8%),其次是大三(24.6%)、大一(9.6%)和大四(6%)。并且,72%的大学生童年生活在农村,约有一半(50.6%)的人从未参加过徒步。对徒步旅游总体的评价中,51.1%的受访者回答是负面的,多于正面评价(48.9%)。59.5%的大学生表达出对徒步旅游的兴趣(其中20.2%很有兴趣),此外,64.4%的学生表示会去参加徒步活动(其中21%非常肯定)。若决定参加徒步活动,约45.1%的学生愿意承担其可能的风险,部分学生不愿意(17.8%),37.1%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态度比较模糊。
  (二)徒步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确定徒步旅游动机的构成维度,删去测量项低的因子载荷量(<0.4),高的交叉负荷量(>0.4)和低的项目总相关系数(<0.5),最终提取了两个因子,共包含15个测量指标,解释54.71%的方差变异。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在0.516~0.844之间,此外,两个因子的Cronbach’s


a分别为0.892和0.851,表明测量指标的可靠性较强、问卷的信度良好。
  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动机有所不同的是,徒步旅游的自主性、挑战性最为突出,其动机的激发通常是与外界交流的欲望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于大学生来说,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乐趣、拓宽眼界获得别样的体验显得迫不及待,结果表明,徒步旅游动机因子1中的描述项反映了求知、求美和社交等方面的追求,而因子2中的描述项反映自我发展和得到认可的追求,故本研究将得到的因子分别命名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表1

徒步旅游动机的统计描述与因子分析



题项


M


SD


自我完善


自我实现




HT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4.07


.910


.773


.173




HT可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