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着重点在于设计阶段,控制项目投资着重点在于设计质量的高低。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何等重要。要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最有效的手段。为此,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以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为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之中。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不足,有设计方面制度不健全、也有设计单位自身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有待改进和加强。因本人在设计单位从事多年技经工作,现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优化选择设计方案

  设计标准是确定设计方案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的重要设计规范,是进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依据。充分考虑使用、施工、生产和维修的要求,做到通用性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以确保工程质量。对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要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和科学管理,将极大地促进和有效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工作。

2、加强工程设计中的动态管理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是对工程造价形成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诚然,这一过程十分的复杂,愚以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便可达到预期目的。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要根据概算估价指标和造价指数等价格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做到尽可能打足资金,不留缺口,要对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予以全面合理的考虑。

  〈2〉初步设计阶段。在合理确定项目投资后,应提倡实行限额指标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及时编出项目投资概算,为初步设计图纸的审定和设计修改提供价格依据,要认真研究影响工程投资的各种动态因素。

3、由设计单位主动控制造价

  设计单位主动运用价值工程降低工程造价,设计上应追求新的、更为合理的方案,同时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强化控制工程造价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项目投资控制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之中去,并适当考虑工程运行、维修、管理等过程中的费用,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目前,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本专业预算定额及费用定额,不熟悉建筑材料及其预算价格,认为这是概、预算工程师的职责,要使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二者脱节,设计工程师应树立经济核算的意识和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更应克服设计一味求安全、保守造成浪费的不良倾向,对设计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和学习,使他们熟悉概、预算有关知识和建材市场价格,让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自觉地把技术设计与经济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4、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则损失大。由于工程变更的出现,往往会造成工期拖延、工程造价增加,因此,工程变更的控制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作用。工程设计人员应建立设计施工轮训或继续教育制度,尽可能地避免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发生,由此可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应尽量控制在设计阶段,且要用先算账后变更、层层把关等方法,以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5、提高设计单位技经人员业务水平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各专业设计工程数量计算的准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设计概算质量的关键。进行工程量计算的有关专业设计人员,一定要熟知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和相应的施工规范,特别是应熟知本专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对于无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有关专业,除要熟知概预算子目的工作内容及适应条件外,还应了解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各子目的设计意图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等,以便准确套用定额。工程量算完后,应与类似工程进行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工程量计算错误或发生重列和漏算的现象,对出现异常的工程数量要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偏差,将差、错、碰、漏等问题消灭在设计之中,确保计算的工程数量准确无误。

  因此,在设计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经济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方案的比选时,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从而最终降低工程投资,实现建设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