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快递市场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我国快递市场的现实情况
目前,有三方势力在争夺中国快递市场——外资快递巨头、中国邮政和民营快递企业,竞争日益白日化。
(一)外资快递巨头来势汹汹。联邦快递、TNT、UPS、DHL四大外资快递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快递业务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面对国内快递企业在快递业务的强劲竞争力,外资快递巨头在布局国内快递业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挤压国内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近日,外资快递巨头之一DHL却宣布卖掉三家子公司,即全宜快递、中外运速递和金果三家公司的100%股权,将重心转入国际业务。
(二)国内快递企业实力不济。我国快递企业有上万家,在国家邮政局拿到从事快递业许可证的也有8000多家,但规模上百亿的企业目前只有邮政EMS和顺丰两家,而EMS在国内快递市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民营快递企业与EMS根本没有可比性。位于第二阵营的“三通一达”规模普遍在10亿元,众多第三、第四阵营小企业则在亿元以下。目前,相对于外资快递巨头和EMS,民营快递企业多争夺于底端市场。
(三)快递行业政策法规不明。新《邮政法》的颁布,其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的模糊规定,相对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是一种隐性的威胁。2011年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在速度和载重方面严限电动自行车,使得快递企业的配送成本翻番。以及现行的行业性的法律法规文件多基于传统的有纸贸易和传统商品配送而制定,在对于来自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商品配送活动中,如何用法律手段保证此类商品达到消费者“低差错率、准时性、高服务”的要求,还需各级政府逐步完善。
二、外资快递企业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的对比分析
(一)外资快递企业的优势。一是网络建设首屈一指。外资快递企业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把多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耗损和成本。二是服务内容丰富多样。外资快递企业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外国快递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服务设施,向客户提供一流的跟踪查询服务。三是价格战略优势明显。外资企业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左右。外资快递企业以较低的价格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扩大了他们的业务量,这是其价格战略的成功表现。
(二)国内快递企业的劣势。一是第三方快递市场需求不足。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固有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快递服务的意识不强。另外,快递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而且快递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二是快递运输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尚待完善。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快递基地和快递中心等现代化快递设施比较缺乏。
三、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对策
(一)紧跟快递市场进行需求分析。一是国内快递企业应自觉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工作,重视市场需求预测,提高信息管理和利用能力,加强快递信息管理,完善快递信息系统建设,重视快递需求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估;二是重视对国内外成功快递企业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减少快递需求分析中的盲目和武断行为;三是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掌握和了解全社会快递需求特点,明确快递企业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质和量方面的特点,提高快递需求分析的准确度,找准快递企业的市场切入点。
(二)完善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健全的网络体系,加大运输各部门如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助推合力,缩小各部门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的差距、为快递企业更好地使用多种运输方式进行快递服务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
(三)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商流、轻视配送的思想,要把配送提升到企业整体战略考虑之中,要把快递业确确实实当成一个产业来抓,要有计划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设置专业管理,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探索研究,做好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衔接。
(四)加强民营快递企业间的合作。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合纵连横。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快递企业,国内各家快递企业都是弱者,所以应该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发展业务,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发展以应对国外快递企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洪斌,赵玉敏.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