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早日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步伐,近期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措施: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富有活力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
  第一,要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第二,要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科技投入机制;第三,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第四,要建立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评价制度;第五,要建立促进科研机构对外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第六,要建立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此外,要积极培育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是要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市场化进程,使我国农业真正走向现代化。
  二、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一,要拓宽农业技术市场范围,为农业技术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农业技术产品市场外,还要发展技术开发和服务、信息咨询、技术人才及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市场,并进一步充实资本市场,引导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第二,要健全农业技术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使交易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有效保障,降低或分散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在价格机制上要适当向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并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尽量缩小工农业价格差距,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第三,要构建通畅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应以农业技术经济信息服务为主导,结合计算机网络与人工网络,提供网上服务、检索咨询等服务,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加工处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以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充分发挥市场的双向交流和反馈功能;第四,要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主要是以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为核心,完善技术经营法规和从业资格制度等与农业技术市场有关的政策法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范技术市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技术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农业技术市场的良性运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三、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需求,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供求平衡。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只有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才能被有效利用。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结合政府的优惠税费政策,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农民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致力于提高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以增强其接受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内在动力。只有农业科技创新有效需求不断增长,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才会有市场,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供求平衡。
  四、建设新型的农业科技技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搞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必要的人员、资金和设施设备。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运用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辅导基地农户,聘请社会技术力量到农业合作社辅导等多元渠道,强化、搞活、提高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完善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新机制,建立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的有效联系渠道,鼓励各类科研教学机构开展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培训等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服务功能1


。 
  第一,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加快建设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体制、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制度建设,

从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经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建立直到税收、人才、土地、金融、风险投资、技术市场、基本建设、进出口等方面,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