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2014年1月26日,我国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自此之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逐渐清晰,交易主体由交易双方扩大到市场参与者,市场参与者代表了最有利市场上的普通交易者。交换价格也从双方自愿金额转换为脱手价格,该价格不取决于资产或负债本身的特征,而是“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法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务中,公允价值很好地反映了相关交易对象的价格,很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状况,同时给予了相关信息的需求者更加准确的判断依据。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在我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是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实务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增加了信息的披露,给信息需求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为其判断提供了依据。二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有自己本身固有的特征,可以很好地为金融创新产品进行计量。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国际等效。2014年,我国在新准则中重新定义公允价值,其表述与IASC中几近相同。同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方面做了规范。新准则的实施,减小了我国与国际会计的差距,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的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完善
  市场是公允价值确认与产生的基础,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于市场,同时产生市场价格的市场环境制约着公允价值。市场提供给了进行交易的会计要素在相关市场里面的价格信息,公允价值由此产生。公允价值的产生需要市场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大量的交易,每个会计要素价格会有上下的浮动,这样获取的相关信息更加公允、可靠。但是,我国市场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控制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的基础是相关的会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发生的交易。一般来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是能够基本表现出交易事实,合理地反映经济事实,同时所需的重要信息不会出现差错,不会给决策做出错误导向。因为公允价值是需要根据大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方法得到的,在数据获取期间会有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导致数据不是绝对的真实,所以不能保证得到的公允价值绝对真实。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时,其数据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前提是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由此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
  (三)利润容易被人为操纵
  公允价值本身并不是造成利润不可靠的原因,但是公允价值在进行估计时很容易人为操纵。公允价值通常依据估值技术得到,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判断,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因而在实务操作中很容易被利润所操纵。公司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会计计量属性有一定的选择权,所以公司管理者为了提高利润,在进行交易和编制财务报表时,有可能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变更会计估计等其他有利于“提高”利润的行为。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一)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建立一个完整、开放的经济市场。根据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活跃度、成熟度,使我国的经济市场的竞争完全打开,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减少行业市场的垄断,减低一些行业的准入条件,从而增加交易主体,拓宽交易范围,进行平等的市场交易,使市场交易能充分竞争。大力发展市场,减少公允价值计量的约束条件,提高会计要素的交易量,从而使其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金融产品也比较少,可以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市场,促进经济市场的品种多样化,完善经济市场。另外,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逐步建立市场数据信息网络,大力推进资源的公开化,逐步形成价格体系,从而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便捷、可靠的信息。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市场不活跃,造成公允价值难以获取,所以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收集大量的数据,根据其专业知识主观估计确定。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获得数据,更好地计量公允价值,应该把公允价值进行充分而全面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可以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公允价值,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按照计量对象的不同,容易获取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可以适当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