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价格,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严格管制状态,其变动需要依靠政策调整。从2000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变革以来,农业银行开始逐步实行经营管理的改革发展措施,其发展模式也与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样,主要以信用为基础,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属于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也就导致农业银行表现出扩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但随着利率市场化影响的范围逐步扩大,对于整个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利率风险控制,促进农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1、农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空间不断缩小,盈利能力下降
利率市场化是随着利率的波动及利差收缩而导致农业银行的运营环境逐渐由宽松变得紧张,借款利率不断上升、贷款利率不断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农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当前,贷款利率的管制还较为宽松,如果存款利率也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则必然会导致农业银行的运营更加困难。我国的农业银行主要是以利差收入作为利润来源,业务单一,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给银行的运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外,随着金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优质企业完全会选择证券市场及货币市场等渠道进行直接融资发展,由此也就导致农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其后续发展。
2、利率水平提升导致借款人逆向选择
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利率市场化下的农业银行发展需要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进行评估定价,以确保银行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导致企业需要求助于银行才能够得到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银行贷款利率较高,而且对于企业借款条件较高,有效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导致其贷款风险较大,银行也就不愿借款给这些企业,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银行出现了借贷,但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也同时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由此导致银行需要冒着高风险才能够获得高收益,而一些经济效益较差或者是信用不好的企业就可能会利用银行的趋利心理申请贷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但由此也就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甚至形成坏账,给银行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3、利率增加导致农业银行的利率收益风险增加
理论上来说,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同时固定利率存款的占比会逐渐下降,银行也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当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都大幅上升后,银行暴露于利率变动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加之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渐缩小。由于利率波动越发频繁,如果农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或者是资产与负债利率出现不同步,或者是客户选择提前取款或者是提前还款的情况时,都会导致银行的利率风险增加。
二、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影响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银行的发展更为艰难,因此,农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同时将利率风险、结算风险、财务风险、地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个方面的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范畴内,同时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加强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此外,农业银行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构建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研究,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逐步的建立一条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业务及管理相关流程实行连续性的监控,同时不断进行审核、评估和改进,以促进自身主动识别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降低风险对自身经济运营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