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把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之,河南省制定众多政策措施确保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截至“十二五”末,河南省航道里程已达到1675公里,注册登记船舶6765艘,其中货船单船平均净载重吨1703吨,货运船舶运力达到813万净载重吨,沙颍河、淮河两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已具备常年通航500~1000吨级单船、万吨船队的能力。
  随着航道等级的提高,船舶越来越向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但目前河南省高等级、高素质船员的数量明显不够,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由此急需通过船员培训的方式来补充新生力量和提升船员素质。
  一、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现状
  截止2015年底,河南省拥有注册船员2.1万余人和5个船员培训机构。从船员培训考试的等级看,主要是基本安全培训和二、三类岗位适任培训,2015年11月,河南省才恢复内河一类船员的考试发证权限,目前,省内仅有2家培训机构的一类船员培训资质得到部局授权。从培训机构的数量看,河南作为船员人数大省,培训机构却寥寥无几。从参加培训的船员学历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文化程度较低。
  二、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自开展以来,坚持按照《STCW78/95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建立相应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标准,总体来说培训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培训质量重视不够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据调查,部分培训机构师资短缺,基本是靠外聘一些无教学经验的船员从事培训教学。第二,重理论、轻实操。《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船员培训过程中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操课时,而有些培训机构却只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忽视实操训练。第三,培训设备难以保障。根据国家海事局的规定,船员培训机构必须按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以保证培训的正常开展。但据调查,个别培训机构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使用的设备早已破烂不堪,还在不停地使用着。
  2.检查监督力度不足
  对船员培训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是提升船员培训质量的关键。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航务海事人员共计1298人,监督执法人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故无法对船员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致使有些船员培训机构出现“打折扣”现象。因此,如何加大对船员培训的检查监督,是海事机构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3.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直以来,根据传统的培训模式,培训机构主要依靠人工劳动进行培训学员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个培训机构来说,如果培训班次比较少,几个培训管理人员还能忙过来,如果几个班同时进行,或是开班的规模大一点,工作就会显得复杂繁重。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船员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就成了培训机构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提高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质量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河南省内河船员适任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显而易见要做好船员培训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培训机构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船员培训机构和船员管理部门的多方面联手,才能使船员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摒弃应试模式,重综合素质培养
  在内河船员适任培训过程中,要想改变传统的应试培训方法,适应船员培训市场的发展,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这就要求:第一,培训机构应严格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严格按照符合《STCW78/95公约》标准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培训;第三,及时补充培训必需的教学设备,满足学员实际操作的需要。
  2.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
  针对河南省目前内河船员适任培训的现状,监督执法机构应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在培训开展之前,对培训机构实地考察,尤其是对培训教师的资格以及实操设备进行详细核查;在培训开展中,检查其能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及投入教学设备。与此同时,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合理的船员培训质量评价体制,及时公开各培训机构的培训信息,让航运企业和船员了解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促使培训机构不断提高船员培训质量。
  3.积极推进船员培训管理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培训管理信息化可以极大地提高船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效益。对于监督管理机构而言,不仅可以对培训机构施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