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人事绩效考核概述
人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单位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于对人员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正向引导措施来提升员工绩效制度的过程。人事绩效考核从目的层面来看,就是通过考核发现绩效管理问题,进而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绩效水平的提升。从内涵来看,人事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绩效考核计划制订、绩效考核具体实施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人事绩效考核流程。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有助于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制度,促进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的经济制度仍然是以按劳分配为基本原则。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将按劳分配制度更好的落实,使职工形成公平观念,敦促他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并在积极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推动事业单位向更为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有助于增强职工的法治观念,使单位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都借鉴或自行制定了许多合理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管理中不能很好的落实,无法收到预期效果。事业单位落实绩效考核机制,能够使相关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促使职工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3.有助于实现单位健康运营管理,确保自身长足发展
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职工具备良好健康的心态。绩效考核能够激发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性,促使他们焕发崭新的精神面貌,端正工作态度,负起责任,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4.有助于提升或巩固单位形象,维护单位的良好声誉
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树立。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是提升其对外形象的重要元素。相反,如果事业单位在某个细节出现纰漏,就有可能导致原有良好形象的坍塌。因此,在事业单位落实绩效考核机制,能够确保单位的健康运营,同时促使单位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树立其单位的良好形象,或者巩固已有的对外形象,使损害单位声誉的行为得以有效克制或避免。

5.有助于职工之间公平竞争,实现单位和谐稳定发展
在社会各个领域内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之间已形成各种发展策略的较量。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够促使职工形成公平竞争,努力提升单位整体业务水平,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长期以来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尽管这些年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外部施压下,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相比以往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人事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是很多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最典型的问题,考核指标本身是一个指挥棒,指标不科学必然会将绩效考核工作带入歧途,并影响到绩效考核效果。很多事业单位对于人事绩效考核重视不足,没有结合单位岗位情况构建出来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基本上就是沿用的“德能勤绩廉”这种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不全面,同时也与职工绩效相关性不强。依据这种指标进行人事绩效考核,并不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绩效,绩效考核本身也就失去了基本意义。
2.人事绩效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的问题,结果使得绩效考核不能准确地把握导致员工绩效下降的具体因素,不能够评价员工的真实绩效,绩效考核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从事业单位目前最常用到的人事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强制分布法、排序法等比较普遍,这些方法仅仅是能够区分出来绩效卓越者以及绩效平庸者,但是却不能够发现职工绩效问题所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无助于职工绩效改善以及提升,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绩效考核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3.人事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结果利用目的是从结果中分析问题,并配合奖惩措施,来实现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调查却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结果运用方面处于一个缺失状态,绩效考核结果出台之后就束之高阁,这使得人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员工都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项例行工作,内心对于此项工作重视不足,因此绩效考核都是应付了事,毕竟无论是绩效考核结果好坏都与自己切身利益不大,这使得绩效考核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四、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策略
针对事业单位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