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部在2013年成立了我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着重从国家层面上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指导,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职业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也将不断通过信息化促进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提高高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信息支持以及决策系统,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协调并控制教学过程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作为核心来创新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可以发挥优势作用,推动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重要目标,强调实验、实训及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要求,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同时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及理念来确保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陈旧,缺少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目前适合应用于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非常多。但很多高职学校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把信息化教学简单理解成将黑板改成投影仪、板书改成PPT。简单地将多媒体教学归结为单一信息传递,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媒介看做是信息的呈现媒介,仍未突破冷媒体的界限,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2.高职院校中虚拟实训资源等优质教学资源比例不足。无论何种教育类型,对其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要建立最接近工作实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虚拟实验实训资源。在目前所能看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中,职业院校拥有的资源由高到低主要有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虚拟实训资源、动画。目前虚拟实训室资源和动画的比例最低。而这两类教学资源却是最符合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标准的。对优质教学资源使用不足将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特色的发挥。
3.部分教学资源建设不足,缺乏后续服务和共享,浪费严重。近几年,各个高职蜂拥而上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共享资源库。部分资源库建时候建设粗糙、质量不高,风风火火建成后就石沉海底。既不与兄弟院校共享,也没有后续的更新和维护。资源建设重复浪费。由于资源建设质量不高,且缺少共享性,目前很多教学资源仅仅是一个摆设。
4.高职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自主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目前网络上有比较多的适合高职学生的精品课程资源库,各高职院校也建设了不少的网络课程共享课程。但是高职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学生很少自动登入这类网站学习,对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也知之甚少。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时限于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缺乏有效的指导深化。
三、解决对策
1.以信息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信息化教学应着重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培养模式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以及实验实训的动态化,同时规范监控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过程当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科学管理以及实时共享,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2.加快建设高职信息化教育。以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装备水平达标。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技能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重点建设覆盖专业课、基础课的网络共享课和精品课程,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
3.重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通过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师生交互方式的变化,让知识的信息表达和传播更为科学直观准确、更利于学生观察、认知,让师生的教学互动更加及时、互动方式更加多元和开放。信息化教学提供的是环境和工具,教书育人的根本是不会也不该变的。工具能解放生产力,但熟练掌握和使用工具,一定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不能唯工具论,要合理使用,不要为用而用、不能过度使用,如PPT代替板书等。教师要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学生能做的、能让学生做的,就交给学生做,不管是个体做还是小组协作一起做,要强化“做中学”。
4.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技术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