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但是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不是十分科学合理,许多技术人员认为工程造价是审计人员的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只注重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而忽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这样就导致了施工阶段出现了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短缺、资金超出预算等情况,降低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投资失控的原因
(一)合同制定不严密
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双方依法订立的有关建设项目的协议。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主要由监理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等构成,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就是施工合同,施工合同的执行,保证了建设项目工程的正常开展。施工合同也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方面的主要依据,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双方对施工合同中的总造价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结算与支付方式等涉及工程造价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约定存在漏洞。同时,施工合同中对于出现问题时责任分工不明确,无法在第一时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得施工合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施工组织落后
理想的施工组织是既能提升工程质量和保证工程进度,又能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提升工程项目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尽合理,特别是对施工阶段各项工序和过程设计安排配合不协调,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现象,如工序不衔接,人员、设备的窝工,或者施工过程中的返工等,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浪费。
(三)
施工过程违反相应程序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已经制定的施工计划,更有一些施工单位甚至还没有对投资总额、施工合同、施工建设方案等进行审查核算,就盲目动工,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不能相互协调,施工过程混乱无序,若干工序重复进行,建设材料也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加大了材料的仓储、保管成本,加重了施工单位的资金负担,影响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四)
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导致设计不符合施工实际,设计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一些设计单位的设计经验不高,工程设计方案中存在漏洞,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能得到执行。
(五)
现场管理混乱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师的业务能力较差,对合同细节和工程预算相关业务不是十分熟悉,在施工现场盲目地进行签证,一些施工过程中的隐患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随意的签字批准。
二、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依据
实现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要有一定的依据。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依据主要是施工合同和工程量清单。
(一)施工合同
在制定施工合同时,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避免施工合同出现漏洞,对各方权利和义务都应做出明确约定,对合同执行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先设计,保证施工合同的质量。
首先,施工合同中要明确相关的工程价款,对施工中的各项原料、设备和人工费的价款都进行合理预测和分析,合同一旦签订,建设单位就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防止建设资金超预算的现象。其次,合同中要对经济责任的追究进行明确规定,制定违约金等相关措施,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补偿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在合同条款中约定违约金外,还可约定一定的现款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做为履行合同的保证。最后,施工合同要对项目施工的计价模式、工程款拨付方式进行详细规定,这样才能使施工合同更加完善,符合施工建设实际。
(二)工程量清单
建设单位要合理制定工程量清单,因为工程量清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招投标报价与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设计单位要邀请相关专业部门,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科学制定工程量清单,使工程量清单符合施工实际,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投资误差,最大程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控制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
三、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措施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就是要不断针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使施工阶段的投资科学合理,促进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前提是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