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1.1做好图纸审查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和当地技术、经济政策及有关规定;②设计图纸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③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特殊技术措施时,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保证施工安全;④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连接是否相符,器具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⑤核实主要给排水设备、材料的使用规格和要求;⑥消防设施、给水泵房等的位置及管线走向在施工前应通过当地主管部门的审查认可,并明确施工要求;⑦各专业间应协调会审,及时解决专业间的错、碰、漏等问题,重点解决好与土建专业的协调,做好设备安装基础、土建预留洞和预埋管的技术交底工作。
1.2编写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工程概况把建筑形式、层高、结构做法交待清楚;②编制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图册、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地方法规要求、劳动定额等;③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人员的准备;④施工技术方案按照相应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说明所采用的管材及附件、连接及敷设方式、防腐保温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冲洗、试压、测试测量要求及步骤等;⑤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本专业施工所需的条件和工序搭接要求、阶段性工期要求及总工期要求进行安排,做到工序搭接合理、以给排水工程师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确定所监管项目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⑥施工技术措施包括质保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和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1.3严格控制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进场和检验
给排水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很多,为确保设备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及降低成本,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采购。相关采购部门应根据给排水施工图设计的型号规格、具体施工要求进行分批采购。为保证工程质量,每批材料和设备进场时施工单位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要求包装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无色泽不均现象,检查管道的壁厚和圆度。查验生产厂商出具的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报告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尤其要注意生产批号。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和工艺,不同生产批次的产品质量会有差异,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后予以签认。材料进场后,按规定的批量及频率对进场的材料和配件进行见证抽样、送检,在未获得检验合格的证明文件之前,不得用于工程当中。对进货到场的设备材料要做好防雨、防锈及防碎等防护工作。
2施工阶段的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2.1预留洞的施工
在排水系统的排出管及给水系统引入管穿越建筑物基础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处,给排水施工技术应跟踪检查是否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预留了孔洞和设置了合格的套管(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需采用柔性防水套管;一般防水要求的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无防水要求的设预留孔即可),并要求管道安装完成后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150mm。在首层室内地面回填及捣制混凝土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安装完成埋地的给排水管道,注意伸出地面管道的垂直度及对照图纸有无遗漏,安装位置是否符合现场要求。给水管必须做水压及通水试验,当符合要求时应及时给施工单位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签发隐蔽验收记录。再要求施工单位将各预留管临时封堵好,配合土建堵孔洞和回填土。要求所有埋地金属管在安装前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处理。敷设好的管道应及时进行灌水试验,注意观察管道水满后水位是否下降,检查管道各接口及管本身有无渗漏。检查管道过墙壁和楼板处是否按要求设置了金属或塑料套管(排水立管穿楼板处需设置钢套管),注意检查各预留孔洞和套管位置及大小是否符合图纸及现场要求,有无遗漏。
2.2给水管道的施工
生活饮用水管道主要有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和PPR管。所用管子管径、材质及管道接口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1)管道连接(以镀锌钢管为例)主要有螺纹连接和法兰连接两种。螺纹连接质量控制:①管螺纹加工前检查绞板和管端,即板牙完好并安装正确,绞板后部三脚爪中心汇集在一点;管子外径符合要求,端部圆整、平齐;加工过程中控制切削量,防止绞出歪牙、烂牙;机械套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