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在发展与运营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对复杂的财务报表,出现一系列的现金流与财务支出,强化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具必要性。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陷入风险境地,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当前问题,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非常重要。下文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予以全面分析。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概述
1.会计信息化数据失真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化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对严重。会计电算化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都是对企业日常经济性活动的记录,反映了最近阶段企业的经济发展状态。这些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的精确性决定着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这些信息的完整性、精确性、真实性非常关键。会计信息化系统一旦遭到安全侵袭,财务信息会被篡改,信息呈现错误与丢失的情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将会非常严重[1]。
2.电子信息数据存在风险
在财务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电子数据都是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2]。然而,在当前的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导致电子信息数据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档案数据管理混乱、丢失现象实属常见,其产生的财务数据风险也会对企业构成严重的威胁。
3.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风险
一般情况下,由于会计人员操作失误、故意修改相关信息、未及时做好备份工作等,都可能导致信息与数据丢失,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数据安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旦遭到病毒的侵袭,会导致信息系统出现严重的瘫痪情况,病毒通过磁盘、光盘、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重要信息与数据造成破坏,且会破坏硬件设施,会大大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威胁着企业的财务安全。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故障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成为重要工作[3]。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策略
1.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库
通过对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现状分析,风险问题层出不穷,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运营会构成威胁。面对以上问题,应构建更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库,严格规范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处理与存储上的操作,设置会计科目的相关代码,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全面考量,记住代码后,可快速将重要的会计信息输入到需要的流程中,必须保证输入信息的精确性。此外,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应设置监控系统,借助监控系统来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予以监督与审查,可大大降低会计电算化信息失误、重复与遗漏等多项问题的发生概率。会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一旦发现相关的问题,切记不可进行信息存档,禁止出现私自更改数据库重要信息的行为,一经发现,应对相关人员予以严肃处理甚至辞退。
2.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操作体系
为了降低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应建立更为完善的计算机操作体系,严格控制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与工序,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明确定位,打造更加完善的计算机操作平台与控制体系,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在购入会计电算化设备时,必须满足国家的质量标准,制定更为完善的内控机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信息数据库的构建、计算机与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予以高效管理,以提高计算机操作与管理水平。此外,为适应企业的财务发展,应对现行的内控机制予以完善,打造相对灵活、人性化的财务内控机制,以达到理想的财务控制效果[4]。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运转情况的分析,会计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应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
3.强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
就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问题的有效分析,计算机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重要载体与工具,为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避免发生财务信息泄露的情况,避免被病毒、黑客、恶性软件等的侵袭,防止企业重要财务信息的泄露,必须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增强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财务信息管理的效率,是做好安全防范的重要途径。强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应将重要的安全技术应用其中,如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数字加密技术等,借助专业性的网络安全技术实现对系统网络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成为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