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建筑项目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参与人员多、周期长等特点,因而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则往往都会导致风险问题的产生。为了减少风险产生以及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就必须相应的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的。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讨论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建设工程中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存在于决策方面的风险

  市场的实际需求是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的主要确定标准。因而,科学、详细地分析目标消费人群的承受力是准确判断项目的市场前景的基础,所以说,为了预留一定的空间给项目的发展,一味地追求规模和档次是项目建设的一大禁忌。

  首先,基础深度和建筑物的高度、框架、墙体、受力钢筋等都会受到工程规模扩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其他相应的动力设备与设施的添加,工程的造价也会随之升高;其次,利率变化的风险还会由于融资额度的增加、还贷期的拉长而产生;再次,建筑材料价格以及施工管理费用还会由于工期的拉长而变动或者增加。也就是说工程规模与项目投资并非直线正比扩大,这些都是存在于项目决策中的风险。

  (二)设计方案选择风险

  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不到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的选用、结构形式的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三)建设程序风险

  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的管理程序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规划、调控、监督、服务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在管理程序、配合电脑记录和信息化的管理,尤其责任追究制度方面有了较大的完善,使建设工程管理走上了程序化、法律化、专业化管理的轨道,无序和违规的现象较难逃脱法律和经济的处罚。然而,项目建设的决策者们往往由于“求建心切”或急功近利,认为自身理由充分,不履行各种建设程序而匆忙开工。当出现这种违法违规的情况时,有关人员受到责任追究和处罚还是小事,项目被勒令停工整顿所带来的各种费用的发生和增加,则是更为可怕的大问题。这是决策者们需认真重视而马虎不得的。

  二、为规避风险应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

  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通过调研出思路、谋对策、结成果。充分的市场调研是做好项目决策的必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通过市场调研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明确项目的销售目标群体;  第二、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

  第三、置业目的是自住还是投资;是解决住房的第一次置业,还是改善住房的第二次置业;

  (二)必要的设计方案比较及优化

  第一、在方案设计阶段,由设计部门对各方案的设计效果、物业功能的实现进行评价,首先要满足规划方案的要求,主要是容积率、控制标高、人防、车库等要求;其次要考虑项目的风格,主要是建筑表现形式、景观绿化的搭配、泛光照明的效果等等,设计部门认为各项目可行后,再汇总相应职能部门的意见,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

  第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由合约部作出施工图预算,找出影响整个投资的敏感因素,主要是造价比较大,通过替换材料或改变表现形式可大幅度减低成本,与设计部门协商后,由设计师做出改变。

  第三、在整个设计阶段,项目营运部门(住宅主要是销售及物业管理部门,商业主要是酒店管理及营运部)对项目设计随时进行跟踪,根据使用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计部门协商后,由设计师做出改变。营运部门的意见一定要提前提出,如果在施工阶段再提出修改,不仅会大幅度增加造价,也会对工期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严格的招投标程序

  通过招标选择信誉好、有较强技术、经济力量和施工设备能力的建筑工程公司承担施工建设,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重大工程中采用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适应能力上,或万一出现重大基础地质异常情况时的应对能力上更显其经济、技术、设备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