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大学生旅游市场对比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中韩大学生旅游习惯对比
(一)出行时间选择对比
近几年我国在节假日的放假时间上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时间上的调整,大大促进了我国人们出行的次数。中国大学生出游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主要集中在周末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三个主要时间段。中国的法定公共假日共计11天,韩国公共假日共计16天,但在中国的法定假日上推行将法定假日与前后的周六日进行拼接,形成了长达七天的“黄金周”,如春节长假,十一长假等,再加上寒暑假时间,所以与韩国大学生相比较,中国大学生进行长线出游的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多。韩国由于国土面积和景点较为集中的原因,韩国大学生选择双休日进行短程旅游的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多。
(二)旅游餐饮选择
在旅游途中的就餐上,中韩两国的大学生也存在差异性。韩国大学生在饮食上会选择方便快捷的快餐店或当地较有特色的餐厅,中国大学生多会选择自备饮食或当地较有特色的餐厅。由于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中韩大学生在餐饮的选择上,也会钟情于对网络品论较好的餐厅以及电子优惠劵的使用。
(三)住宿场所选择对比
中国酒店级别评定标准为星级制度,与国际酒店星级标准级别一致,依次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和五星;韩国酒店评定的标准为花朵制度,依次为一花、二花、三花、四花和五花。但韩国的四花酒店相当于国际的三星级酒店,因而中韩大学生出游时选择住宿的场所有很大的区别。韩国学生会选择入住花朵级别酒店,而中国大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选择星级酒店入住的情况极少。
二、中韩大学生群体旅游行为特征
1.两国大学生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且对旅游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2.中韩大学生旅游经费的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资金支持,而强烈的旅游愿望及消费愿望又受自身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因此中韩大学生都是通过兼职打工获得额外的旅游经费收入。
3.中韩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闲暇时间较多,寒暑假有将近90天的时间,此外,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中韩大学生都有课程实习时间,这部分时间没有较大课程压力,为他们外出旅游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4.大学生多与亲友结伴出游,因此通过旅游增进感情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目的。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恋人同游的市场不可小觑。
5.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多种多样,但概括来说,逃避、休闲、就业是促使他们产生旅游愿望的最主要因素,而一旦产生旅游的愿望,在对目的地的选择上旅游服务、管理以及当地居民友好程度的高低都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三、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一)旅游产品多元化和特色化
大学生在出游时间分布多样,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有寒暑假、课程实习等长线旅游,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短程旅游。这就必然要求旅游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全面考虑,涵盖多种产品组合,以满足大学生不同的需求。由于大学生这个独特的旅游群体,也要求旅游产品具有一定新意和创新。这需要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的努力,达成大学生群体的旅游需求。
(二)开发经济型旅游产品
大学生旅游群体区别与其他旅游群体的最大消费优势在于政府和企业给予认可的优惠政策。如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半价车票,旅游景区景点的半价和折扣票等都适合旅游企业为其量身定做经济型旅游产品。此外,从大学生旅游群体的消费能力上分析,开发经济型旅游产品也是旅游企业可以长期获得大学生旅游市场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高校及教育部门等应对大学生旅游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大学生能够通过旅游扩大知识面、提高社交能力、放松减压,有利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及教育部门应当鼓励大学生旅游,但要加强对旅游的组织和管理,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监督旅游企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大学生教育水平较高,喜欢自由、个性的自助旅游,不愿意受旅游团时问和路线安排上的约束。大学生思想观念先进,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喜欢因循守旧、没有创意的传统旅游项目,喜欢挑战新奇的事物。大学生对服务、管理的要求较高,既要求有高质量、定制化的服务,又要求完善的管理和制度。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的资金支持,自己并没有经济独立,因此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