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优势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区域优势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网络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西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节点城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包括一个副省级城市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4个地级市,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韩城副地级市,华阴、兴平等2个县级市,53个县,面积5.5万平方公里,2205万人(城镇人口648万人),影响辐射范围跨越陕西、甘肃、河南三省,是我国中西部咽喉区和东西南北文化物质会聚地。其核心城市西安是中国南北、东西经济大通交会点上最大的城市;是中国辐射空间最大、覆盖面积最宽的城市,有能力成为中国最大的辐射源,是中国北方除北京之外最大的城市,是西北及蒙西南、晋西南、豫西的总部经济所在地,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二、产业优势
  从2011-2016年数据来看,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总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飞机制造、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业、食品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工业、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并逐渐形成九大产业群,以2016年4月份数据来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3.2%和19.4%,分别比上个月加快10.3%和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2%和13.4%。1-4月,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0.9%,比去年全年提高1.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4%,提高1%;医药制造业占比2.9%,提高0.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占比2.4%,提高0.1%。2016年1-4月,陕西省进出口总值639.6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2%。其中:出口323.33亿元,增长13.8%;进口316.35亿元,增长10.6%,贸易顺差6.98亿元,增速依次高出全国16.6%、15.9%、18.1%。这些产业集群是陕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依托。
  三、物流优势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陕西省社会物流业开局稳中有进,体现出巨大的发展优势。2016年一季度,陕西省物流业运行呈现社会物流总供给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回落,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增长等向好态势。2016年第一季度,全省社会物流总额8203.26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年同期提高4.1%。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3998.73亿元,增长4.0%,比上年同期提高5.1%,占全省物流总额的48.7%;农业品物流总额147.99亿元,增长11.2%,比上年同期提高6.4%,占全省物流总额的1.8%;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4026.3亿元,增长8.5%,比上年同期提高2.5%,占全省物流总额的49.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8.91亿元,增长35.3%,比上年同期提高9.2%;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1.37亿元,增长1.9%。
  四、人文优势
  一方面,陕西省是科教大省、高教大省和人才大省,其高新科技、高等教育、知识创新指数、知识传播指数,以及网络化水平均居全国领先地区。陕西教育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061家,普通高等院校72所,民办高等教育实体55个,在校大学生百万人。科教综合实力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四、民办高校规模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陕西拥有书法、美术、电影、文学、音乐、教育、历史、考古等领域顶尖级的人才和作品。正因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工作。
  五、投资环境优势
  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暨西洽会”)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一带一路”国际大会。陕西作为主办省份,成功签订各类投资和贸易合同金额7588.94亿元(含现场交易),同比增长28.1%。其中,利用外资117.08亿美元,增长151.5%,省际联合6810.53亿元,增长22.0%,高新技术成果交易11.3亿元,下降64.0%,对外投资交易0.98亿元,增长7.7%,体现了陕西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投资环境优势。
  总之,陕西省作为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壮大陕西区域经济主体实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多元化体系。应抓住区域、产业、物流、人文及投资环境的优势,进一步促进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宗哲,石英,裴成荣.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任宗哲,石英,裴成荣.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方光华,任保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选择与陕西对策论文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