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落后。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中产生和应用的英语,是语言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商务理论知识,因此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环境,忽略了教学与实际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缺乏创造和交际能力,难以学以致用,更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依然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理念,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体的课程偏多,商务基础设置相对较少。到高年级时,虽然也开了相应的商务课程,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商务课程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课程前后缺乏必要的衔接,没有形成完整的脉络体系,难以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需要。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这是我国民办高校先天的缺陷,高校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很多高校给商务英语专业配备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对于外贸、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商务学习实践背景,在教学中难以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同时,教学队伍中缺乏“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很少有教师既具备英语和商务的复合型知识,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双师素质”教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4.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中,学校对校企合作开展的实训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对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耗费人力物力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时代脱轨,缺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失去了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创设具体的商务英语活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商务活动的具体环节与工作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商务工作的具体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设施,通过完成出口业务单证制作和商务函电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在今后商务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商务交流和实践能力。
2.调整课程设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可以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以基础语言技能为核心的语言类课程,代表课程有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课程等;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商务课程,代表课程有商务英语写作、翻译、外贸函电等,为将来学生从事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文化课程,代表课程有英语国家概况、商务交际英语等。在模块构建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素养、职业技能和文化意识,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能力结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资环境是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双语”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从业教师要兼顾两个方面,既要有扎实的商务英语理论修养,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一方面,不断扩大引进既有专业英语语言知识又有商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充实队伍,定期请企业优秀人员授课,讲解基本的企业文化和必要的商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分批派教师去企业参观和实践,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企业市场需求,扩大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授课能力。
4.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商务英语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实践人才,因此,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训有机结合,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在实训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学校应把实践教学放在关键位置。通过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