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创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产物,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如今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专家将其特点归为“三高一低”。第一,受教育程度高。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一起长大。他们也从小受到了城市文化的熏陶,可以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知识,相对获得了较系统的文化教育。因此,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老一代农民工。第二,职业期望值较高。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更规范的文化教育,他们并不愿意像父辈那样面朝土地背朝天来获得经济来源。他们对工作的要求逐渐升高,希望可以告别那种用大量的汗水只能换来少数钱的日子,他们更换工作的频率也高得多。第三,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更高。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缺少乡土情结,相反,他们对城市有更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在不断城市化,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容易被他们接受。他们的日常穿着、生活习惯不断融入城市,希望可以和城市人一样享受生活。他们也可以和城市的流行时尚文化、大众文化一起前进。第四,工作耐受力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若长期在同一家单位工作,他们将无法学习到新的知识,他们的思想和眼界也将会受到束缚。通过不断更换工作,他们可以学到更多新的技术、知识,眼界也将更开阔。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更加频繁,流动性强。
  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创业的现状
  根据有关调查,超过二分之一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他们现阶段所做的工作只是暂时性的,等到时机成熟时,如他们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人际关系,他们将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广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安华刚表示,“目前国内每天都有几百家中小企业退出市场,中小企业的存活时间从前几年的3~5年降低到现在仅2.9年”。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缺少资源、经验等,创业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方面,他们在开始阶段过于盲目。缺乏系统创业知识和相关创业经验,极易走弯路做大量的无用功。另一方面,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极易茫然。由于缺乏正确适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做,因而出现机遇丢失和决策失误的现象。以上多种问题,都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导致其失败。
  三、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党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到位,党员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村还存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党组织书记没有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完全落实管党责任。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社等,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外出党员的组织生活不正常。
  2.对党员教育存在畏难心理,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外出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党员教育,基层党组织普遍表现出畏难情绪。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往返城市和乡村、城市和城市之间频繁,既不能经常联系流出地党组织,也不会积极向流入地党组织备案,客观上给开展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大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教育经费不足是党员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些困难使得基层党务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最终教育目的未达成,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被严重制约。更严重的是,现在的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形式简单枯燥,完全与新生代农民工较高的文化水平不相适应。外出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想也比较活跃,传统的方式方法很难对他们产生吸引力,加之教育内容让他们感到不能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改善自身生活条件,导致他们在主观上不愿意在城市参与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有关教育。这些严重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3.流动党员管理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也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有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在管理中表现为“五难”,即“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四、解决方案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外出创业的新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