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与发展相匹配。
  一、改进高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及青年人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求学需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或者说是递进式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可操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革和创新该人才培养体系。
  1.以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为抓手,推行“双轮式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外联姻和业示范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外内轮,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通过“内轮”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依托“外轮”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升华创新创业意识,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实战贯穿于整理个教学活动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技能综合实训和创新创业实务训练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2.重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打造“三依托三结合”全新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打造“三依托三结合”全新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一是依托校内外合作共建企业,与专业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相结合,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反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于创新创业教学;二是依托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三是依托产业示范基地,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创立“四位一体”和“项目驱动的团队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创业课程学习、创业发明专利库、创业投资基金、创业导师“四位一体”和“项目驱动的团队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平台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展与专业教育并行的创新创业理论、创业模式与创业实操等课程教学教育。在给学校充分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让学校自主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创型学生。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师资、学习时间,培养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多元地选择成才路径。
  4.优化培养方案,开发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不再是开一堂创新创业课程,讲几个成功创业案例,不能仅依赖脉冲式的活动刺激,必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结构,同时开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和学位项目,真正将创新创业落实到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指导学生围绕当前全球性挑战问题进行创业课程设计,采用小班授课,建设多门挑战示范课,让学生和老师“边做边学”。
  二、构建高职院校“三层三阶三平台”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高职院校“三层三阶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构建“三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即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三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组建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促进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度。
  2.构建“三阶递进式”创业人才遴选培养机制。即模拟创业训练者、校园创业尝试者和社会创业实践者“三阶递进式”创业人才遴选培养机制。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创造精神、创新意识,激励大学生涌跃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打造由大众化创业教育到精英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链;建立递进式的模拟创业训练者、校园创业尝试者和社会创业实践者的“三阶”创业人才遴选培养机制,在加强大众化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高职院校精英型创业人才。
  3.构建“三平台递进式”创业实践保障体系。即由创业孵化、创业转化和创业优化“三平台递进式”创业实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