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通过研习茶艺、品茶、评茶,往往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给身心带来愉悦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之为饮,发自神农氏
早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主旨的饮茶艺术,包括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本,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进程中所贯彻的精力
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泛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茶艺,著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示情势;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实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整可以通过心灵往领会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
具体而言,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为中和之道
“中和”即为中庸之道,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的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
人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伦理、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都达到高度和谐统一,便是人们最求的理想
二为自然之性
这里的自然有两个含义:一是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花鸟鱼虫等现象
二是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得思想和艺术启示,是人在自然境界里的升华
三为清雅之美这里的“清”可以指物质的环境,也可以指人格的清高
品茶的环境要优雅、茶具要干净、茶客要有修养,无雅则无茶艺,自然也达不到茶道的境界
四为明伦之礼追溯到原始社会,礼仪作为人类形式化的行为体系
历代封建统治者以“礼仪”维系社会秩序,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规则
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
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人们品茶,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生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品质的涵养和人格力量的锻造
人们只要以宁静淡泊的心情,旷达超逸的襟怀去品茶,就一定能得到道德力量的扩充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就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真趣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良风美俗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
现今,人们走进现代的茶艺馆,不是为了解渴,也不单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文化上的满足感,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也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
茶艺馆经营者,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如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及采茶制茶体验活动等,这是其他餐饮也所不能比拟的
同样,在茶艺馆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在文化素质上的要求也要比餐厅服务员更高
他们除了为客人服务外,还肩负着普及茶艺知识、推广茶文化的任务,更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弘扬中华文化是责无旁贷的茶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应屹立与世界文化之林
通过研习茶艺、品茶、评茶,能够进入忘我境界,从而远离尘嚣,远离污染,给身心带来愉悦
因为茶洁净淡泊,朴素自然,茶味无味,乃至味也茶耐得住寂寞,自守无欲,与清静相依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现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勇敢地往摸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理,发明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自然原料有机地联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