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 『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 』 第四季正式启动
作家杨争光、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沈金浩、《深圳青年》杂志社与《女报》杂志社社长王海鸿、媒体人兼主持人王绍培,围绕主题“ 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 ”,在深圳图书馆举行了第31期的讲座
据了解,本季将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古典小说作为切入点,继续聚焦传统文化,解读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中国思想与文学之美
预计将用20期的时间来对古代经典小说——“四大名著”等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引导读者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入的赏析与理解
“四大名著”是古典小说的代表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作品
“现在说的所谓‘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讲座开始,杨争光坦言,他比较喜欢《红楼梦》
“《红楼梦》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文学的高峰,我认为它和世界上任何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相媲美都不失其光辉的
” ▲杨争光 虽然作为1997版电视剧《水浒传》的编剧之一,但杨争光坦言从小说艺术角度上来说,他并不是很喜欢《水浒传》
讲座上他还回忆了当时国内专家学者们为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而意见纷呈的场景
“100回、120回的《水浒传》,尽管后面的文字很粗糙,包括对人物的描写,文字上明显远远不如前面的70回
我认为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从文学意义上来说,可能也有他对历史的看法
如果从叙事文学的语言精粹上来说,他的‘腰斩’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 杨争光讲道,近年来国内一直在讨论文学如何书写中国和表达中国,以及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
“那么,我们首先能不能从古人那里,拿一些东西去和国际接轨?也就是说,古典小说对我们现在的文学叙事,对我们作家能有什么样的启示?我认为 除了‘四大名著’,最后再加一个《金瓶梅》,这都是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回避不开的
” 此外,杨争光还特别提到, 小说人物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里,张飞、曹操等人物都是写得比较生动的,但最重要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在中国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就像一个符号
西方肯定也有他们智慧的化身,或者说代表智慧的神,而诸葛亮就是中国智慧的化身,几乎和神差不多了
当走出国门以后,外国人对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形象、艺术形象到底有多大的认同度呢?如果不认同抑或认同度很低,原因何在?假如认同度很高,那又为什么?” ▲王海鸿 当晚的讲座上,王海鸿分析了关于《西游记》这部作品的几个趣味性的话题,比如网上有人讨论“猪八戒是一个白猪,还是一个黑猪”,比如唐僧的烹调方法等
王海鸿坦言,从文字表达方面讲,他比较喜欢《三国演义》,因为口语感特别强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 作为文学作品的《西游记》,千万不能把它当成宗教作品看
该书有很强的扬佛抑道的特点
▲王绍培 在王绍培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红楼梦》有一种乌托邦精神,“桃花源”是一种乌托邦,《红楼梦》也写出另外一个乌托邦,写出一个很干净的世界
“这种中国文化里的乌托邦,和西方文化不一样,当然也有我们对理想世界的想象,这对后世文人,对后来文化的影响事实上还是很深远的
” 古典小说汇聚传统文化内容 在沈金浩看来,之所以我们要读古典小说,应该是有两方面的目的或效果: 第一是学习;第二是认识
沈金浩解释说,几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思想、艺术成就有高低,如果从学习的角度讲,则要学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的,而在这几部名著中,有的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确实存在问题
▲沈金浩 沈金浩指出,从认识的角度讲,阅读这些小说,我们可能看到书中人物的有些行为不可取
“比如说李逵,动不动就是抡起板斧一路杀将过去,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的,我们今天当然是不认可的
但是 今人看古典小说,本身就是需要借助这个古典小说,去认识古人的想法,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做学问讲究义理、考据、词章
义理就是弄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考据是搞清事实;词章则是讲作品的艺术性
沈金浩认为,我们今天再看这些古典小说,同样也可以看看其中的义理,因为这些小说汇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比如《水浒传》里对女人的态度那么差、那么残酷,塑造的几个女英雄也都不太像女人,那么《水浒传》的妇女观显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读这个小说,当然不能效仿《水浒传》里的绿林人物去这么对待女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原来古代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这么看待男女关系的,中国的女性是这么走过来的
也因此,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糟粕部分,这就是一个认识功能
对待《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况
”沈金浩强调, 我们今天读古典小说,爱一部小说是一个方面,认识一部小说又是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用爱一部小说来替代认识一部小说;用喜欢一个人物来替代客观理性地分析一个人物
至于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古典小说,沈金浩介绍说,据他所知,外国人好像对《金瓶梅》很感兴趣
“ 从国际标准来讲,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如果扩展到‘六大小说’,就要加入《金瓶梅》和《儒林外史》
从艺术水平来说,《儒林外史》可能是最糟糕的
《金瓶梅》在艺术上是挺国际化的,能够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来呈现明朝的社会和世情
” 沈金浩认为,中国的古典小说像《金瓶梅》、《红楼梦》由于具有高艺术水平,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充分的自信
其他小说以国际性的小说标准衡量则可能差一些,因为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跟《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红楼梦》《金瓶梅》是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当然后来有一个续本,可以说是两个人
《金瓶梅》是兰陵笑笑生一个人所写,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种小说则被学术界称之为 “世代累积型小说”
即是指先有一个故事的由头,然后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有人对其增补内容,像滚雪球那样,最后到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的手上把它们变成成型的著作
“事实上,《三国演义》就算是到了罗贯中手上也还没有完成,因为清初的毛伦、毛宗岗父子,依然是对它作出了许多改动
所以说, ‘世代累积型小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容易发现问题,比如在塑造人物、情节叙述这些方面有许多问题,思想也会比较驳杂
”沈金浩说 你或许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请点击图片进入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