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对青少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的是十分重视的

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提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又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站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看,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是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说过:“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诚然如尼克松所说,如果我们自己背弃了自己成长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得到彻底的失败

  因此,从国家与民族的兴盛与命运来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宏观上是需要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义为上的价值观,修齐平治的人生观无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与生活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分析
  通过对盐城工业职业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和部分已毕业的近一千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调查和对近百名学生的个案访谈发现,现阶段高职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

  调查问卷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这一主题,包括对待价值观的态度、价值观常识题、价值观的执行、价值观获得途径、对现有人文课程教学的态度五个方面来设计

本次调查工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0份,按照统计学原理来说,此次调查及回收符合有效调查的范畴,可以作为样本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态度

85%的同学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继承的,他们认为对他们的人生是有用处的;但是,也有10%的学生认为,在今天,学习传统文化价值观已经过时


  2.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很遗憾的是,只有35%左右的同学能基本正确地回答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例如,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孟子的思想核心为“义”,《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等等这些常识性的题目,回答正确的同学所占比例不多,大多数高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欠缺,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说明在高职生之前的知识获取中有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痕迹,但是并没有给高职生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3.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执行情况的调查采取了与现实生活相关照的题目,比如,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和你为父母做过的最值得记忆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你认为频繁跳槽正确吗等这些将传统文化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的问题,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常识不甚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能够区分对与错的,所做的选择大部分也是符合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的

  当然,高职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执行也并不乐观,同时暴露的一个极大欠缺就是诚信的缺失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在个案访谈中遇到这样几个同学,集中存在下列现象

第一,课堂上随意迟到、旷课,考试作弊;课堂上玩手机,大声说话影响他人;在教室说脏话

第二,宿舍生活中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说话,经常得罪人,人际关系极差

第三,无理由拖欠学费第四,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没有感恩之心第五,毕业后不及时归还助学贷款

第六,学习上缺乏自我管理,比如制定了学习计划却不能坚持完成,半途而废

第七,不会以礼待人,缺乏最基本的礼貌和礼节,比如近进老师办公室不敲门,遇到老师不打招呼等

第八,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接受别人说自己的缺点,不能接受失败

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暴露了高职生目前在把传统文化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上还缺乏相应的动力和渠道,显露的价值观认识与行为之间的脱离这一现象


  4.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获得途径

在对高职生现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知识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发现,90%的同学选择的是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和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的,极少部分同学认为是上了大学之后获得这些知识的

其实,这也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高职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知识获取基本与大学无关,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荒芜

另外,在高职生的知识积累中并不缺乏传统价值观的知识,必须找到更有效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途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