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灵活就业”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的就业形式,不仅受到学术界的青睐,也受到政府官员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左右,该数字仅是201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另外,加上尚未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其数量将远大于800万

就业问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问题,高校毕业生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适应到就业中,及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灵活就业的的新观念以适应时代潮流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革,自1999年高等教育资源整合、高校扩招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了749万人左右的历史高峰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其面临的就业压力将更为严峻

灵活就业以其灵活、便捷、进入门槛低等优势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之一,可有效缓解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曾经指出,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基于理论研究、实践调研和对同行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做如下定义: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高校作为依托,以社会相关组织作为补充和监督,针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而形成的一个分工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能够有效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个人、社会和企业共同解决,为实现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职场氛围

  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灵活就业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在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方面仍存在社会保障政策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
  当前,高校毕业生很难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谋求一份理想工作

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优待政策,为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全额或按比例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则没有上述优待政策


  从区位角度看,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布严重不均

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较好,该区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各类型人才的包容性也较强,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新动态;相反,在内陆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传统思维认为灵活就业即不务正业,高校毕业生也大多离开这些地区,所以在东部沿海地区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远高于内陆地区

  从灵活就业的岗位来看,农民工群体是单纯依靠体力的劳动密集型工种的主力军,而高校毕业生在灵活就业方面参与的较少,其灵活就业主要参与工作是高新技术类和信息咨询类,这类工作大多都有相对宽松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高校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决策

  从权益保障来看,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基本都属于短暂性的,他们基本无法从就业单位获得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利

企业一般是为了临时工作任务需要而雇佣灵活就业者,一旦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灵活就业者将得到预先约定的报酬而解除劳动关系

作为劳动者应拥有的其他权利几乎无从得到保障,国家在此领域的相关政策也几乎处于空白,这将导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面临尴尬的境地

  (二)高校毕业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以及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现有的一些政策与做法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在现行的政策法规体系中,虽有部分涉及“灵活就业”方面,但不够系统和全面

在政府的劳动保障统计指标中,没有对高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员的统计指标,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或非正规就业的判定方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缺乏统筹与规划,已有的涉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问题的规划操作性不强,难以应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