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乡村旅游的含义
  (一)乡村旅游的特征
  过度城市化的结果给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为缓解工作压力,逃避城市拥挤、喧嚣的环境,人们对保存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和拥有美丽宽广田园风光的乡村地区感兴趣,进而产生了乡村旅游需求


国际认为乡村旅游应包括以下几点特征:位于乡村地区;旅游活动是具有乡村特性;规模是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及农耕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体验农业文明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具体体现
  1、乡村景观:自然环境、聚落结构、民居建筑、农田林地、河塘水系、果园菜地等


  2、乡村产业:乡村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商业等

  3、乡村文化:乡村居民、生活传统、风俗节庆、民间传说、传统技艺、历史文化等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

  二、中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休闲旅游时代”,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有序统筹
  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很多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因此,资金不充足,导致很多乡村旅游缺乏合理规划,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详细的总规来指导,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形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布局不明确

  (二)乡村旅游产品“千村一面”
  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的特质,也应该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打造对象,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忽视了这一点,逐渐趋于大众化旅游,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忽略了乡村旅游游客的参与性项目

  (三)乡村旅游资金回收不理想
  乡村旅游的白炽化导致其盲目开发,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实际的投资回收期遥遥无期,这是任何旅游发展致命的弱点,结果是旅游地经营效益不理想和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四)乡村旅游的季节性差异大
  大众旅游中出现的旅游旺季“人看人,人挤人”,旅游淡季“旅店关门”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性、乡村旅游观光化发展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营销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导致的乡村旅游的季节性所致

  三、乡村旅游发展措施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在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以及在发展规划等现状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发展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这就需要乡村旅游发展需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建设有序的开发,做到开发前的调研和可行性开发的科学论证,开发规划要先行的原则,做好统一的发展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

  (二)保护资源、永续利用
  保护环境和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和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环境为依托就没有乡村旅游的可能性

因势利导资源优化的利用现有的自然风光不被破坏,达到和谐与自然的统一

  (三)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规划起点要高,内涵要深

同时要坚持以三农为本把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服务于民、以人为本
  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机构,旅游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和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保障,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五)开拓创新、突出特色
  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配置要遵循市场——资源的双重原则

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并推陈出新,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带给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

  四、结语
  乡村旅游是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