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店品牌文化概念的回顾与评析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酒店行业起步较晚,经营管理模式也是借鉴居多
“酒店品牌文化”一词虽由来已久,但因其经济上的滞后性及人们对其内涵的混淆,常常将其等同于酒店企业文化,致使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且长期得不到创新
目前,国内对酒店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以下两种最具代表性
(一)文化现象角度
马勇、陈雪钧在[1]《饭店集团品牌建设与创新管理》一书中,对酒店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 of
Hotel)这一概念给出了明确定义
饭店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 of
Hotel)是指文化特质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在饭店品牌中的沉淀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的总和
可见,这一定义过多强调酒店品牌文化中的意识形态部分
(二)层次角度
目前,许多著作中都存在“酒店文化”一词的定义,这对酒店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中外酒店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酒店集团企业文化是指酒店集团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此外,许多学者所提出的概念也与之类似,但大多局限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缺少一定的开拓精神
二、酒店品牌文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2]
认清事物结构,是对其了解更加透彻的表现
因此,了解酒店品牌文化的概念后,剖析其内在结构便显得十分必要
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基础[3],所以其内部结构也对品牌文化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部结构,现有并被多数学者认可的分类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
林国建[4]在《企业文化概论》一书中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其中,精神层为核心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道德行为准则等
刘光明[5]在三层次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细分,把精神层次中的行为层面单独分离出来,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四层次说,即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
著名学者于光远[6]提出了企业文化“五层次”说,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收到追捧
他认为: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利益的价值观,或称为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第二个层次为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第三个层次是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文化素质等;第四个层次是企业热心社会文化事业方面的文化;第五个层次是培养企业领导人的政治敏感度,以便企业做出重要决策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于上述几种企业文化的分类标准,三分法过于陈旧且有些笼统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文化领域,缺少一定针对性
而对于看似分类细致的企业文化五分法,其实也存在一定瑕疵
这种五分法将企业文化分为业内与业外文化两大类别,前三个层次属于企业内部文化,而后两个层次则属于企业外部文化,因此,这种分类标准看似细微却实则宽泛
所以,本文借鉴企业文化的四分法,从四个类别分别叙述酒店品牌文化的具体构成
第一个层次,即酒店品牌物质文化,指能体现酒店文化品位和特色的建筑外观、内部装饰、酒店用品等一切物质实体的总和[7]
物质文化虽然是酒店品牌文化的最外层,却是消费者深入了解酒店品牌文化的基础与前提
酒店品牌只有在物质文化层次上吸引消费者,才能使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品牌深层文化内涵的欲望
例如,沈阳香格里拉商贸饭店在设计之初,巧妙地将沈阳故宫御花园中的自然元素融入其中,雕刻着吉祥“风、云”纹路的大理石柱和龙袍纹路编制的地毯,为消费者营造出“亚洲式”的服务文化氛围
第二个层次,酒店品牌制度文化,包括领导制度文化、部门组织文化、规章制度文化
酒店品牌的领导制度文化包括传统的领导方式、领导结构和领导制度
部门组织文化是指酒店内部各部门设立的宗旨和意义
规章制度文化是品牌制度文化中最直接的文化体现,是酒店全体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酒店品牌制度文化有利于酒店内部团结,同时也是酒店文化正规严谨的有力体现
第三个层次,酒店品牌行为文化,也称酒店品牌服务文化
不同的酒店品牌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宗旨,意在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服务准则使顾客获得情感上的归属,进而对酒店品牌产生认同
例如,假日酒店集团的“热情式”酒店服务文化、喜来登的“关怀体验式”酒店服务文化
这些酒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