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公共关系素质的培养应以人文教育为引导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策略落到实处,而医患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患关系具有公共关系的属性

因此,医学生的公共关系素质教育问题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密切关系,成为医学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医学生公关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可见,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整个医学活动中最显性和最本质的关系

医患关系本应该是一对共同面对疾病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近年来一系列杀医、辱医案的频发,凸显出当前医疗体制下的医患关系错位,导致我国医患矛盾的持续恶化

这也进一步让人们反思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

  资料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医学院校的课程基本上是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其中人文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

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立在前苏联模式上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念、机制、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显著的在于过于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人文修养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自我认知和协调能力不强,大部分医学生在公众意识、沟通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随着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需要,也不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而公关教育正是基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科学

医学生可以通过接受良好的公关教育,提高其对于社会关系的认知、公众关系的管理、组织形象的塑造等全方位能力

  二、医学生公关素质的内涵
  公关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以公关意识为根本,以基础文明为基础,以公关知识和公关能力为主线的的一种内在构造

公关素质的高低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所谓的医学生公关素质,是指医学生在其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中应具备的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知识和公共关系能力三个层面的综合体现


  1.公关意识层面
这是整个公关素质的核心层面

公关意识是公关主体的一种自觉状态,即公关主体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动机和行为保持在一种能够主动遵循公共关系原则、适应和协调各种环境变化的状态,这种具有开放、能动、创造性的状态有助于从事公共关系相关工作

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主要包括塑造医务人员个人和医疗机构组织形象的意识、服务患者和社会的意识、真诚沟通交流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和守护健康生命的意识


  2.公关知识层面

知识结构是公关素质的基础内容,是基于公共关系基本职能所需要的学科基础知识、行业相关知识以及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决策咨询、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所具备的服务的管理知识

而医学生的公共关系知识,除了基本的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特别是能够从社会学角度认知医学,对自我角色的判断将更具科学性


  3.公关能力层面
公关能力是公关素质的集中体现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与传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创造策划与管理能力等

医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媒介关系处理、危机处理能力、服务创新能力

  三、以人文教育引导医学生公共关系素质的培养
  医学院校的公共关系教育应基于现代医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文教育引导医学生公关素质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公关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作为学习参与者的身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性和权威性正在发生变化,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环境的改变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合作、随机交流,运用观察、调查、讨论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正确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氛围,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环境在联接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人生规划中的桥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进行社会角色定位的能力

这对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