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由此可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一、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
  由于高校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服务三种基本职能,所以界定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应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服务三个方面理解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是在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与高校的特点相结合,首先体现在原始创新上;其次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来说,高校要有科学知识创新能力;从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来说,高校要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知识服务创新来说,高校要有新知识的转化和传播能力

  二、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基于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并根据科学性、可操行性和可行性的构建原则,本文认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服务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核心人才、科研经费、论文、著作、获奖、培养人才、创新平台数等,指标权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

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整理得出相关数据,将数据折算成相应得分,再乘相应权重,得到吉林省各高校的最终分数,见表1

  表1 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前10名)
  自主创新能力排名吉林省高等学校得分
  1吉林大学100
  2东北师范大学30.681
  3长春理工大学13.011
  4东北电力大学11.721
  5延边大学11.531
  6吉林农业大学5.599
  7长春工业大学5.081
  8长春中医药大学4.536
  9北华大学3.093
  10长春师范大学2.891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吉林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好

吉林大学核心人才、论文、获奖、培养人才、创新平台数最多,其中吉林大学已经建立国家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并获得过中国大学标准创新贡献奖,这对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性的作用


  2.吉林省大部分高校得分偏低

吉林省部分高校核心人才、创新平台较少,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仍需要加强

  三、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从表1吉林省各高校评价指标的分中,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科研经费缺乏
就全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情况看,吉林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较低

如2014年,政府拨入24.65亿,仅是黑龙江省的54%,是辽宁省的41%

其中基础研究支出费用6.9亿元,超过政府拨入6千万元这些科研项目需要自筹经费才可以继续做研究

2014年政府拨给吉林大学13亿元,占吉林省科研经费的54%

可见,重点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在同等水平上相对较多,而普通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如吉林工商学院的科研经费274.5万元,不到吉林大学科研经费的1%,这逐渐导致重点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比普通高校强,不利于吉林省高校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型人才不足

吉林省高校研究与发展机构有185个,是辽宁省的31%,从事研究与发展人员3 108人,不到辽宁省的一半

吉林省人才流失严重,高校中缺少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高校缺乏相应的政策留住人才

吉林省高校科研人员多来自几个学校,这使得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知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吉林省高校的知识服务水平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多数学校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吉林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加之有些学校是应用型大学,看重升学率、就业率,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平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英娟,翁娜.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