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河南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会逐步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工业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等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需要大量通晓国际事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同时具有扎实外语能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以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特别是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河南省高校,培养和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性思维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一、国际化是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
国际化人才需要拥有国际知识和语言知识相结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语言沟通和理解力、终身学习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协调处理多文化领域的各类问题,从而切实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改革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升大学生国际化创新型意识,将外语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国内外语教育一直探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都明确了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基础知识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都作出明确的说明和指示,但往往很少涉及国际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大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加强学生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和赏析,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战略发展眼光,促进其融入全球一体化环境中
在国际化经济文化环境中,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从意识形态上一步步理解本民族经济文化特点到接受邻国民族的经济文化特性,最后发展到在国际化大视野下解读和鉴赏世界其他民族经济文化的差异
二、创新型是外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创新型外语人才指的是具有前沿的创新意识、高度综合化知识结构和复合型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外语人才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日益发展的全球化经济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还应具备娴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先进的创新型思维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的重要标志,而评价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高低的标准是其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
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需求发展转变、获得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人才保障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创新型外语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高校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外语人才,是应对社会发展和时代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也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与核心目标
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索
我国高校应按照国务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规划,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系统,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1.适应创新需求,完善教学模式国际化
我国高校应以当前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国情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建设外语人才培养新高地
高校应以“国际化”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要逐步推进“外语+其他专业+国际化实践”和“外语教学+国际化实践”等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基础,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胜任管理、法律和金融等学科相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让学生学习了解辩证法,培养批判主义精神,学会从矛盾对立的角度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内涵,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主题辩论赛等课外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创造能力
总之,高校应以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化技能和实战经验
2.复合创新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国际化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需要精通外语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机械、纺织、电信等理工科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商贸、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国际事务处理能力
诸多外语人才期望毕业后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专业领域,熟练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国际沟通,成为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