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公布,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从252部作品中最终胜出
在得奖后接受采访中,格非又再次提及了中国古典小说给他带来的创作养分
他说,在完成手上正在写作的长篇小说《望春风》后,还是要继续回到古典小说的世界里钻研
奇书《金瓶梅》带给他怎样的启发与思索?他又如何看待个人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让我们来听听温和敏捷学问气质俱佳的格非老师如何说
中国古典小说带给我极大养分 “以前我得鲁迅文学奖时就说过,得了奖很好,我花了那么多年写这个“江南三部曲”,能够得到评委一致认可,当然很高兴,这对我今后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这么多年读小说,读下来还是觉得中国古典小说妙不可当,特别是明清两代的章回体小说如《水浒传》、《金瓶梅》,我是情有独钟的
我的个人创作从古典小说里找到了非常多的养分
中国是一个极有历史感的国家,但当下的人们对历史的淡漠意识正在蔓延,我觉得要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变迁,读历史非常重要,而章回体小说的来源其实就是史传类作品,比如《左传》,如果你要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起源,不去涉及史传类作品是不行的
等我完成了这个长篇,我还是会继续钻研到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中去
” 《金瓶梅》是虚构文学的觉醒 ➤ 《金瓶梅》的两个重要特征 中国真正出现虚构类文学要到明清时代,十六世纪才出现,而欧洲一开始就有了,甚至日本,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了伟大的虚构文学,它的传统比中国要早
我多年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虚构类的作品比如长篇小说,会在明代爆炸式地增长?不是宋也不是元更不是唐,而是到了明代突然出现
《金瓶梅》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它是中国虚构类的文学首次开始觉醒,并且它是有了自己特征的重要作品
大家知道《金瓶梅》不仅是章回体小说的重要作品,同时还是一部色情小说,完全可以把它归到色情小说一类中,因为它包含大量的色情和性的描写——这两点是大家公认的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来的,《水浒传》之前还有《三国》,还有《西游记》
《三国》和历史相关,《西游记》也是根据玄奘西天取经写的,宣扬的东西还都是仁义礼智信
到了《红楼梦》就是完全的纯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的影子
但《金瓶梅》不一样,它取材于《水浒传》,从里面截取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都是虚构
《金瓶梅》没有写农村,它里面没有出现农民,它没有任何的乡村风光,它写的全是市井,这非常奇怪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瓶梅》是承上启下,它截取了《水浒传》的故事,又肇端了虚构文学的脉络,同时也有色情文学这条线
➤ 真妄观取代善恶观 明朝的流民非常多,大量的北方人到了南方,大量的南方人到了北方
人员一旦流通起来就不好管了,就像今天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这些人没有人管理
这又是欲望化的世界,怎么办呢?阳明学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它在学理上作了非常大的推进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问题,早期传统文化里面什么都有,但是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一般称为形而上学
当时的中国人不讲这样的东西,中国人讲的是基本的伦理,怎么对待父母、朋友、亲人,都是类似这样的规则
朱熹等人建立了一套形而上学,这套形而上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佛理和禅宗成立的
阳明学的出现也是建立在同样的基础之上
佛教对《金瓶梅》的写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如果没有佛教,《金瓶梅》和《红楼梦》这样的文本是不可能出现的,它们的世界观没有办法解决
当你把现实的社会、政治、文化所有的东西否定的时候,你要找另外一个系统取代它,后来大家知道这个系统就是佛教
佛教作为一个载体有两个功能,一个可以对抗欲望,一个可以获得真
对抗欲望也是《金瓶梅》这个时代必需的,因为那个时代的欲望太强烈,今天社会完全可以体会这一点,因为今天的社会是欲望化功利化到极端的时期,每到当这样的时期,思想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革
《金瓶梅》里涉及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就是无善无恶,这是《金瓶梅》的重要元素
什么叫无善无恶?王阳明举过一个例子,说花园里的花和草,如果花园长了草,草就是恶的,花是善的,我们要保护花,把草拔掉
可是王阳明突然提出一个反论,说你是从花的立场看花的,若从草的立场上看花,花就是恶的,因为草也有生长的意志
《三国演义》把道德的善恶等同于文学的善恶,比如我喜欢曹操这样的人,我来看《三国演义》会觉得心里很别扭,因为里面把曹操写得很坏
可是你如果大量阅读曹操的诗文,就会佩服曹操
因为小说是从简单的道德善恶评价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的,所以导致了简单的道德观
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文学的道德和社会道德是可以统一的,可是到了明朝就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一个人变得好并不是他真好,他是装出来的,出现了大量的伪君子,其实一肚子坏水,可是他伪装得特别好
所以到明代出现了对新价值的认定这个已经不是善恶,因为善恶任何人都可以伪装,而且善恶难辩可是在明朝利益、功利充满整个世界,每个人都会为利出卖良心
人和人打交道,突然你插我一刀,才发现这个人是坏人,但已经来不及躲避了
善恶很难判断
于是出现了对另外一种价值的追求——就是对真的追求,这是中国历史一次大的飞跃
法语里第一次出现“真实”也是那个时代当时整个世界都处于某种大转型中
文学写作的意义并不存在于单纯经验之中 文学写作的基本目的,是运用语言去阐述个人与他所面对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基本材料往往来自于个人经验和记忆
个人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作家仅仅拥有经验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一般来说,个人经验总是封闭的、琐碎的、习以为常的,有时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
文学所要发现的意义,犹如宝藏一样,沉睡在经验和记忆之中
如果没有梦的指引,没有新的经验和事物的介入,经验和记忆本身也许根本不会向我们显示它的意义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文学写作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存在于单纯的经验之中,而是存在于不同经验之间的关系之中
同样的道理,真相并不单纯地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不同事件的联系之中
正如萨特所说的,他者的出现,是我们理解自身的首要前提
马尔克斯曾说过,只有当你远离家乡,来到某个陌生的地域,“家乡”的面目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整天与父母朝夕相处,但也许只有等到你自己的孩子降生,你才会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只有当你了解了什么是英国文学、法国文学、非洲文学、阿拉伯文学时,你才有可能去思考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特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他者,其实就是我们自身的另一面
他者的出现,有助于照亮我们自己的经验,有助于克服自我意识的局限和偏见
新作《望春风》即将出版 译林出版社即将于2015年底出版格非的长篇新作《望春风》
这部小说通过个人命运、家庭乃至村庄遭际变化,以“时钟回拨”的视角,重返记忆现场,在一个新的时空背景中,思考土地、传统、革命、道德、人情伦理之间的复杂纠缠,描述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综合格非作品及采访资料整理 本期编辑:周璇 – THE END – 译林社已出版的格非作品 不读坏东西,不过坏日子 欢迎关注 译林出版社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