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酒店管理是全球热门行业之一,然而我国的现状就是底层服务人员剩余、中高层管理人员紧缺


虽然我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很多学生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及外语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都很差强人意

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曾明确指出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能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基本理论等,所以如何培养优秀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众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很多高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

而且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也只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

虽然有的高校会将学生送去酒店进行实习,但是很多企业都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高校应该注重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酒店管理人才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全面掌握酒店的经营管理,熟悉旅行社业务,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实际的社会情况,培养符合国情的专业人才

而且酒店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应该培养集实践、公关、外语能力于一身的中高层管理人才

不同岗位对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实际的酒店调研结果进行

酒店有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一线服务岗位,也有拓展岗位即酒店公关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岗位

这两种岗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有着很大不同,一线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还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而人力资源部、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技能

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高校应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其培养课程由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岗位专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既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

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培养后应该具有以下专业素质技能

如一线服务人员,应该具有酒店服务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交流技能,同时也应该具有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的职业精神

而中基层管理者不仅应该有一般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应该具有团结合作、职业创新的学习精神

在教学进度上,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都是三年制无论是哪个教学阶段,都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比如说在第一学期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第二学期应该让学生在校园内实践专业技能,能够正视服务行业也能完成基本的服务工作

第三、四学期应该让学生通过校园实践达到酒店优秀员工的水平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

最后两个学期应该让学生到酒店进行实习,通过实际的酒店工作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培养的学生意识,不要让学生太过看轻酒店服务行业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因为酒店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不仅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该能够接待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


  3.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工学教学模式就是结合学校和企业,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社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如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就坚持以就业为指导,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而且院领导还创新了“循岗导教·2AB”人才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三年时间划分成阶段,并在每个阶段设定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通过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多年实践表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结语
  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不仅是高校酒店管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