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大讲堂 | 中国古典小说亲子阅读公益课,开始报名啦

古典小说亲子阅读 3月5日上午9:30~11:00 通园新村社区服务中心三楼 活动内容 《水浒传》之阅读交流 参与人群:10-15岁的未成年人(一家长一孩子) 咨询热线:17312566603(周老师)、0512-62880490(许老师)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


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


《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