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给这些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就需要充分发挥对外宣传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外宣传提升地区形象,扩大知名度,吸引外资
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语言支持为其创造条件
而优质的外宣材料翻译不仅能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地方的对外形象
因此,保证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以期达到宣传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区对外宣传及其特点
1.地区对外宣传的方式
从宣传方式来看,地区对外宣传材料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方式
直接的是各级政府在会见外宾时对当地投资环境进行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宣传活动
间接的是借助国内外举行的展销会、合作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洽淡会上发送的各种文字和音像资料,亦或以因特网以及其他报刊杂志为媒介进行间接宣传
2.地区对外宣传的主体、对象及其内容
根据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定义,翻译的发起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机构
这一角色所起的作用就是发起翻译活动,确定译文目的,从而影响整个具体的文本翻译过程
地区对外宣传的对象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分就直接宣传而言,对象总是确定的比如,以某个特定的访问团体为对象进行直接宣传当地的投资环境
而对于以文字和声像材料以及其他方式进行的间接宣传来说,对象就表现为不确定的
比如,在国内外举行的展销会、合作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发送的各种宣传性文字或音像材料的对象难以确定,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上所刊登的相关宣传材料的读者也难以确定
对于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内容就更为广泛了,它既要介绍地区概况、地理气候、基础设施、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和投资法规,也要介绍教育、旅游、金融、文化、体育、医疗以及工农业等诸多领域
3.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语体特点
地区对外宣传材料行文一般使用书面语言并以客观叙述为主,同时又使用一些表现力色彩较强的语言手段,以此来加强宣传的感染力
投资环境对外宣传材料简单易懂,尽管简练却包含丰富的信息量
地区对外宣传材料涉及诸多领域,内容广泛,多使用一些程式化的套语,有时也常用一些干巴巴的统计数据,同时适量地使用感情表现力色彩的语言手段
为了使信息接受者便于领会宣传内容,地区对外宣传材料行文要简明通俗,句法结构要较为简单,避免过多地使用冗长的句式
即使要使用复合句,其结构也应一目了然,句子的语义和语法关系要清楚,翻译时易于切分
二、地区投资环境下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基于对外宣传材料的特点,外宣资料是一种实用性强又注重以内容为中心的经济应用文
因此,外宣文本的翻译绝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外宣译者需要在两种文化中斡旋,才能使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沟通、交流和理解
译者的使命是把某一文化语群所要表达的内容、意图、看法和期望传译给另一语群,也就是在他们之间建立并平衡好双方的沟通关系,力求实现切实有效的翻译
因此,我们把语用等效作为外宣翻译的首要原则
语用等效翻译并不拘泥于语言的表面形式,而是通过语境,推测说话人的意图,确定话语的语用意义,以最贴近原文的方式表达原文内容,以求在翻译中取得动态对等的语用效果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等效的翻译必须注重在翻译中信息上是否有效传递,文化上是否得到认同,以及心理上是否产生鼓动呼唤的效应三个方面
1.信息上的有效传递
信息上的有效传递是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顺利进行沟通的基础
译者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必须尽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有效消除译语读者对于原文的陌生感,尤其要注意避免由于用词不当而产生的信息真空,甚至是信息误导现象
2.文化上的认同
文化是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文化的独特性对跨文化交际和语际翻译造成了障碍
然而,对外宣传翻译中却不乏体现该地区文化特色的表达,因此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准确把握读者的跨文化对话过程,从而实现外宣翻译的语用等效
3.心理上的鼓动效应
根据认知心理学,受众在读完全文并正确理解后,就能在大脑的记忆中形成完整的表征
外宣材料读者通过阅读激活了其记忆中的常识,通过心理加工,形成各种形式的表征,包括图像和情景
对于外宣材料的译者,则要从始发语的表面结构出发到达其深层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翻译时要考虑文本的信息意图、语气和信念,条件允许时,不妨改成符合英美国家宣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