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主任在工作中克服嗔心的研究与实践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班主任工作中涉及海量的学生管理以及学生日常琐事,避免不了情绪上的恨与爱


一方面,班主任对达到要求的学生不经意间愈加关爱;另一方面,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习惯性地假设种种惩罚措施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驱使下的行为,本文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嗔心,即抱怨心或愤恨心

嗔为恶之根源,若嗔心持续太久而得不到化解,班主任会对部分学生产生厌恶感,更有甚者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冷漠对待

这种不积极的信号若传递给学生,消极影响会随之而来那么,班主任如何克服嗔心便是当务之急

一、导致高职班主任嗔心的学生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学习动力小,学习习惯不良,自律性低,尤其对事物有一些自我的固执认识,不会轻而易举认同老师传授的内容,这使得班主任工作面临难度增大的挑战

目前高职生源主要是各种因素影响而考不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读高职,同时夹杂了不得已选择读书的情绪,学习基础薄弱并且厌学情绪重

一些学生由于没读到本科产生较大情绪波动,没自信,还伴随心理问题

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清高职生源现状,并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态度,不仅不能按计划培养人才,还会导致班级学生质量的下降,如此持续三年,学校打造出来的学生品牌成为次品或废品几率很高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嗔心现状研究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虽然热情似火但容易冲动,虽志向远大但考虑事情片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代沟客观存在

基于此,班主任要花功夫理解班级每个人性格品质及处事习惯,并关注大家学习生活中的细节

当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逆境时,一旦嗔心占据情绪的上风,学生感知到的不再是老师开阔的胸襟,他们不再克制本能的抵触情绪并越发紧张,双方的隔膜产生导致老师耐心的教导付诸东流

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班主任应采取措施重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

如一些总是大大咧咧,嘻哈范儿十足的“坏小子”,让班主任短期内很难适应时,不妨换个角度将其放在需要关怀的位置,一个孩子在真正长大之前需要耐心地引导

很多时候,对学生的失望将直接引发班主任的嗔心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高职班主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和创新精神

嗔心不仅影响班主任发现高职学生的创造性优势,在师生接触过程中还会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如若能克服嗔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及创新热情,那么学生教育工作自然会事半功倍,最终促进学校培养的学生体现高职优势的创新特色

三、克服嗔心的实践
班主任不乏优秀者,但班主任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施教工作难度大是当前的普遍问题

班主任诚心沟通走近学生并融入其中,点点滴滴最终能化为持续的积极影响力,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修养

高职学生渴望交往,但交际能力不强,容易由于交流方式不对或个性敏感,导致实际交往效果达不到主观期望

班主任增加交往频率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关爱和信任的注视,温馨鼓励的言辞,学生会被触动

建立在沟通交流基础上而不是命令与呵斥基础上的互动可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

先人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班主任需要投入时间接触学生,实时掌握学生状况,努力使师生由熟悉到亲近

班主任走进宿舍,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征得学生同意后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对思路清晰,文静精致的学生,可鼓励其在文秘、管理方面下功夫;爱说爱动,富有激情的学生,培养其组织能力

班主任利用每一次班会的机会,以做游戏的方式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可以得到极大释放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隐藏起来的情感,互相得到快乐,无形中曾强团队协作

四、总结与展望
班主任工作没有捷径,理解高职学生现状,并对工作中的嗔心有一定认识后,班主任需要下宿舍、下晚自习、班会开展游戏等实践环节融入学生群体,如此克服嗔心并体验班主任工作的乐趣

学生需要教育,班主任也需要进步,班级最大程度给学生创造自由的激励环境,通过师生不懈努力,学生会愉快地改掉缺点和不良习惯,并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国晓.高职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意义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210-211.
[2]张荣.新时期高职班主任工作重点及方法之我见[J].参花,2014(11).
[3]李艳.浅议高职班主任工作中教育方法的多样性[J].考试周刊,2014(63).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