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酒店行业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特点以及旅游院校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酒店业人才几乎常年匮乏, 既缺少基础性人才, 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当前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
为此, 我们走访了20家用人单位, 对100 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最重视的高职学生就业力及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应对措施
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一)课程设置及知识体系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所需的人才应该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的人格素质
在能力、知识各方面,企业用人时看重专业动手能力、综合知识水平、外语水平
现阶段,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做得比较好的是:适应环境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做得比较欠缺的是:学习与创新能力、工作激情、表现能力、实践能力
针对目前的新员工状况,企业认为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的改革有: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知识面,知识传授要结合“前沿”,强化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企业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实用外语及酒店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
(二)高职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实习生)进入企业必须培训3-6个月才能独立工作
企业认为高职生的优势在于能够吃苦耐劳、薪水开支低、实践能力强
企业给予高职毕业生(新员工)的薪酬范围是1500-2500元
接受调研的企业正常的毕业生员工流失率每年为50—60%,其中造成新进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对酒店行业的不适应
(三)校企合作意向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酒店企业都愿意与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意向
企业愿意委派技术骨干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也愿意接受教师前往跟班实践学习;对学生实践或顶岗实习持欢迎态度
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力的需求, 酒店业人才需求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一)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强化与高星级酒店合作,扩充实习与就业基地,服务地方经济,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培训基地
继续拓展省外实习基地,接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最优秀和先进酒店服务及管理理念
每年新增1-2个国际酒店品牌作为专业实训基地,并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实训,确保学生半年以上的生产实训与顶岗实习
2、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保障实践教学的高效对接
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补充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建造仿真餐厅、标准客房
仿真餐厅在实习期间可面对全院师生开放,学生在实训室综合完成对客服务、技能操作、应急处理、收银结账等内容,使实训与模拟经营相结合,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继续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室
增建酒店管理系统操作机房,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体现本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自编3-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包括《酒店管家服务》、《气质塑造与品位培养》、《酒店督导管理技巧》等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
教材的编写突出实用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特色
在编写结构上,根据任务驱动要求,按照实际操作过程的前后顺序和内容来安排,既保证学生对各项基本原理的掌握,又保证学生实际操作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明确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塑造职业灵魂、培育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培育体系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如 “正确的服务理念”、“团队合作”、“脚踏实地”、“高度责任心”、“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等,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1、将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素质教育以课程形式列入其中,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有机结合:把 “专业教育”、“校友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