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重任,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公共事业、人口素质与城镇仍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
农村经济管理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新时期广大农村地区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农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十六大以来,农村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深入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近年来提出一系列推动农村建设的举措,如税收减免、粮食补贴、义务教育、农村医疗等,旨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此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总体上是指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水平、市场环境等对农村实施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活动
在具体工作中,农村政府部门需要系统制定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对农村生产资料、信息等再生产过程进行筹划、决策、控制、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
特别是在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多样、矛盾重重,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才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涵盖以下任务:
第一,减轻农民负担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负担沉重直接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农民生活改善,同时也会减缓农村经济建设速度
尽管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政策举措,使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工作仍不容忽视
只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农民减负的法律法规,严格农民负担监测、调查、责任追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民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切实保证农民群众的利益
第二,强化农村资产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农村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保证集体财产安全,并促进资产的增值,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在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中,政府部门为强化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经济管理监督机制,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通过实施审计监督,推行民主化管理,使集体财产资源实现科学的流动,获得有效的开发
第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为前提,使农村的主要产业拥有健康的发展环境
如农村养殖、育苗、蔬菜、花卉等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附加值高,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围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完善管理举措,增加科技投入,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四,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近年来农业种植和培育的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农业基地建设呈现出喜人的成果
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营造本地区的优势产业
从基地建立到培育示范,以及经验推广,都离不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
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科学的管理举措,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含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构与方法制度,是社会各方力量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体现,有助于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克服自身的弊端,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
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政府部门应完善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与灵活的服务机制,针对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系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举措,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复杂而充满挑战,特别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管理工作尚未跟上发展的步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基层领导重视不足基层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改革的步伐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推进工作的发展
但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