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开展会计工作,机器部分地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搜集、整合、分析、处理就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于20世纪未[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初期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容相对简单,仅仅能够满足代替人工记账和统计的需要,如今已经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过渡到以会计软件为核心,成为融财务管理、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为一体的会计体系
同时,会计电算化功能强大和用途广泛也带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阻碍着会计电算化管理在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的应用
1.1 会计电算化管理职能深度开掘不足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换和数据处理,它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职能,这是电算化最为核心和实效的的应用
从笔者观察和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单位的电算化还局限于记账功能,与其他管理系统的链接并不充分,许多会计管理工作无法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
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大量的财务分析还需人工操作,尤其是关系到预决算、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智能分析和自动生成功能开发滞后,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1.2 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共享渠道狭窄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技术的进步,各企事业单位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现实,但是会计电算化数据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基本上停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2]
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还没有达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还不能完全依靠网络传送数据文件,数据中转的成本较高,及时性和时效性较差
1.3 会计电算化安全和保密系数不高
会计电算化管理普及程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安全性问题,缺乏必要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使得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经常出现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录入、完善和归档,导致会计数据信息的缺失、遗漏、损坏,甚至发生财务数据信息泄露的恶性事故
主要表现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多注重于功能的开发和拓展,而对于财务本身所应具备的保密性能重视不够,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复制、篡改、伪造、删除财务数据达到某种目的,系统一旦遭受侵蚀损失严重
1.4 会计电算化缺乏复合型人才
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对从事电算化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有相当人员还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对于电算化软件处理账务理论知识不多、熟练程度不够、排除故障能力不足,虽经多次培训,也难以担此重任
可以说,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不能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
2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各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也不相同,要根据单位的性质来逐步实现会计管理的电算化
在应用的初期要严格商品化软件的接入制度,避免简单、低劣、非法的软件侵入
要选用专业性强、扩展范围大、安全可靠的会计管理软件和通用软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委托和自主开发的方式创新更适合单位具体情况的应用软件,使会计电算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2 拓展会计电算化信息整合渠道
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要与单位其他信息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相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信息共享系统
会计电算化管理是计算机应用中最为活跃的领域[3],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要开拓视野,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传统方式,不断拓展信息搜集、获取、交换、整合的渠道
广大会计人员要努力改变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信息,把简单的会计信息整合为高效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使之不仅仅是手工操作的替代者,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有力助手
2.3 严格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一大难题是安全性和保密系数不高,容易引发财务事故,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管理制度
一是,不兼容权限要严格分离;二是,各职能岗位要相互协助和相互制约,遵守各自的保密规定;三是,完善内部防范机制,实时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要逐步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代码化,使会计电算化管理在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下健康运行
2.4 培养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管理说到底还是专业人才的使用,而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是急需解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