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逐渐增多,我国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化标准来防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
但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中的运行时间增长,这种策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没有联系起来,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工程完成之后就停止,忽略了投入使用这一阶段
本文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日常安全管理的研究,得出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办法,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现状
所谓的安全标准化事实上是一种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办法,其包括风险管理与排查、安全过程生产管理、对象与关键点管理,是目前企业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安全管理办法
1.1 我国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发展
我国安全标准化管理起源于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提高而不断提高的质量需求
2004年,我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目标是加大监督管理措施,使危险化学品、枪支弹药、放射性药物等危险品远离企业生产车间,进一步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生命安全、生产安全与财产安全
1.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1.2.1 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
所有企业用的标准化安全管理体制或多或少都有漏洞
由于大多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直接根据国家文件改编,没有加入企业自身的因素,没有将大的政策标准细化成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企业内部管理条例
此外,企业对于相关管理人员应如何管、怎么管没有进行明确要求,也没有规范管理企业呈交安全书面报告时档案等文本的具体格式等内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还缺乏统一标准
1.2.2 企业管理模式有待于统一
企业由于多年的经营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但由于目前的法律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原有的模式可能已不适应企业在如今法律模式下的发展,因此,需要企业对管理模式时时进行更新
此外,为了使安全管理的效率更高,企业还需要通过统一管理与要求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模式
1.2.3 信息工具有待于更新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不仅仅指的是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若想达到企业的安全化标准进一步提高的目标,企业还需要将企业内部全体人员都发动起来,然后整合大量的数据信息
2 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管理办法而言,近几年出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管理制度更加先进,管理办法更加合理
其采用了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使监督标准更加严格,监督方法多样,监督效用良好
此外,这种标准化建设由于系统化的规定了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防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事故发生率
3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日常安全管理比较
3.1 概况范围不同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仅系统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全面提出具体的安全作业要求
新的安全标准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分为13个模块,并依据这13个模块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安全管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
做到层层监督与管理,严格控制各环节
而日常安全管理相比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缺乏完整、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内容也不全面
3.2 严格程度不同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运用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流程,当没有遵守相关流程时,会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并对这种违背流程的做法进行整改,若已造成安全问题,也会有相关部门对已造成的后果进行惩罚,整个流程与管理比较规范
而企业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则与企业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管理手段与模式比较琐碎,没有固定形式
3.3 时间要求不同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颁布的等级证书的有效期是3年,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周期是1年,不同的周期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不同效用
3.4 管理结果不同
这两种模式有着不同的管理结果
标准化建设一般来说依照规定的《评分细则》来执行,最终结果换算成百分制,然后将最终结果进行公示
而企业安全日常管理最终结果不按照量化的标准进行公示
3.5 评定方式不同
两种模式的评定方法存在差异
安全标准化对于企业进行安全效用评定时间有具体要求,一般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