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生态旅游是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生态旅游是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绿色旅游活动,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重任,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三方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其他环境保护有示范教育意义,既融入了人文、环境教育,又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机会,有效发展第三产业,使当地居民在不以牺牲为代价的前提下,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上获得利益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众多、种类齐全,品质高,规模壮观

既有海洋、湖泊、高山、平地、森林、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悠久、古色生香的历史遗迹、革命旧址、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

同时,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游玩性,增加了旅游的附加值,为我国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一)泛化概念,乱贴绿色标签
  “生态旅游”不仅是学者大力提倡的全新旅游方式,还迎合了游客向往自然的心理,因此市场前景广阔,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全国各地的旅行社纷纷效仿,推出许多“生态旅游路线”,有的甚至只是打着“绿色标签”的幌子招揽游客,普遍缺乏对生态旅游深刻内涵的理解

在整个旅途中,导游并没有发挥导游在生态旅游中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作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回归自然的同时,唤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树立环保意识

  (二)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全国的生态旅游景区,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的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忽略了旅游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协调发展,未能从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旅游资源屡屡受到破坏

  (三)管理滞后,游客超载
  旅游时间的相对集中使许多景点出现了旺季与淡季之分,一到节假日就人满为患,远远超出了合理的接待能力,很多景区都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过多的人流量不仅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还削弱游客的观赏兴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

而淡季的时候则冷冷清清,造成了旅游资源与旅游设施闲置浪费的现象

  (四)景区生态系统失调
  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频繁的生态旅游活动加大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度

风景区内的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等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污水、垃圾废物量剧增,游客的素质欠佳,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另外,开发商的不合理开发让脆弱的生态环境遗留下一系列问题,威胁到动植物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

  四、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强化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不仅仅要“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还要“心”怀天下,对环境负责

在旅游时,“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旅游中的一种自觉环保行动

通过对游客的宣传教育,让游客树立生态环保第一的理念,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景区内的动植物,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这个鲜活的课堂,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德育教育,做到休闲娱乐、环保教育两不误

  (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规划,只有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经济环境

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在规划旅游区时必须全面分析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水文资源,有针对的、适度的、有序的进行开发,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的平衡,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健全体制,科学管理
  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有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旅游部门一定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