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负债经营的概念
(一)负债经营的一般认识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经营资金的融资方式
它是企业谋求其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加以采用的一种方式
因此,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财务手段
就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对负债经营的认识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1985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投资体制,投资主体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形式主要为财政拨款
企业经营者虽负有重见天日责任,但没有风险责任,因此经营意识不强烈
第二阶段,1985年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企业需要偿还投资贷款并支付利息,但投资行为仍取决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因此企业经营者虽有管理责任和效益责任,但由于没有决策权利和选择余地,无法决定企业的投入和经营
第三阶段,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从而企业经营者既要自我投入、自我发展企业,也要积累实力、偿还投入债务,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经营使企业经营者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以搞活经营为重点和提高效益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增值增效
(二)负债经营的基本含义
从会计学的理论看,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按《发法通则》第84条解释:“债务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享有权利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其中,负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质一是负债范围的规定性即债务具有确定的内容
约定债务的范围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法定债务由法律规定或法院裁判确定
第二是负债期限的确定性债务有一定期限限制,不存在永久性义务
其含义包括有的因履行义务而消除,有的因期限届满而消失,有的因当事人死亡而消灭等
第三是债务清偿的强制性
债务是一种法律义务,债务人如不依法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其履行债务,并承担不履行债务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义务就是一种责任
责任是履行债务的担保,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债务关系的手段,也是不履行债务的法律上的后果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
负债经营,借他人之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支付借款成本后的剩余利润,这是实现资本快速积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从财务理论角度考察,各流派对负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即认为负债有抵税、激励、不会分散控制权、降低代理成本和传递积极信号等的好处
当然这些积极作用对企业负债经营起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保持企业控制权
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在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二)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劳动和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资金,而单靠企业内部积累的自有资金,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而且在数目上也难以适应其发展需要;所以,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可以运用更大的资金力量扩大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一个企业不仅在资金不足时需要负债经营,即使在资金比较充裕时负债经营也十分必要
因为一个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再多,只靠自有资金的企业规模和运用资金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企业通过负债可以有效取得和支配更多资金,合理组织和协调资金比例关系,改善技术设备、改革工艺、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设备、扩大企业规模,拓宽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三)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资本金收益率
这里所谓的财务杠杆作用是指负债筹资对所有者受益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企业负债经营,由于利息固定,经营利润的增长能够引起每股盈余更大幅度地增长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将使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
(四)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