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改:且行且珍惜——关于选择性课改促进旅游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如今,中国旅游产业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智慧、个性、融合”,由此需要一批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


而原有的通过统一模板、批量化的课程体系来进行的教条式、灌输式教育,具有一定的固化和狭隘性,以致学生对旅游行业纷繁复杂的岗位分工无所适从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其最大特色是“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对于传统旅游专业而言,选择性课改为它的再次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和创新契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提升技能,使其百花齐放,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

  一、我校旅游专业实行选择性课改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让课程课堂成为学生“亮剑”的舞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专业课程方案是学习教学的灵魂,是专业发展的集中体现,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总量是否超标,课程实施是否到位,评价能否配套,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学生发展的质量

而以往的课程结构、课程建设、课堂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等诸多对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课程要素都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腾出学习空间

建设多样化课程是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前提,根据旅游专业的专业定位、价值追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选择为起点,进行顶层设计、精心研制,构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两大体系

旅游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而选择性课改要求选修课至少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限定选修课按2:1提供

这给予技能课更多的设置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练习技能、提升技能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本校旅游专业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为进一步加强选修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不断提升选修课程质量,我们教研组不断地研制选修课程框架体系

针对选修课程开发开设中存在的“碎片化”、低层次、大众化倾向,正努力构建统一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需求

总体上减少统一设置、统一修习的必修课程,如语数英由原来的4节减少到3节,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富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如《富阳旅游》、《岗位礼仪》、《多肉植物的种植与介绍》、《旅游攻略》等

同时还致力于探索建设具有学校特色、体现旅游专业学习领域、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选修课程群,从跨学科的视角研究课程体系和结构,研究学科间如何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2、加强课程建设,统筹整合资源

丰富而优质的选修课资源是本次课改的焦点,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真正让课程成为旅游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趣”的、“富有创意”的中职选修课,尤其是“趣味性”、“实用性”课程,要充分满足旅游专业学生选择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调动并整合学校所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发展、充实、丰富专业课程的内容

校企联动,从学校、学生、专业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打造丰富的、高选择性、自主能动的课程,使学校每一名旅游专业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适合其自身发展的高中学习历程

  就目前我校旅游专业而言,在课程建设上以调适趋向为主,先从课程模块、特色课程上进行探索,逐步开发推进学校旅游专业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

如挖掘司空见惯的师生资源,如学校里的优秀旅游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特殊在校生、各个旅游领域卓有建树的家长,让他们在学校里开设大大讲堂;巧用常态化的活动,把每年举行的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常态化的校园活动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尤其是要放大这些活动的礼仪环节和讲解环节,深入拓展《服务礼仪》和《导游服务》两门核心课程;树立创业的典型案例,如刚刚经营的《茶韵》奶茶,它的前期策划、装修装潢、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活动,开发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以供参考


  3、改革课堂教学,用好教学时间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不改变,学习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取向就不可能真正达成

结合我校旅游专业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想进一步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创建自主、高效、人文课堂,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突破:
  我们提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师生一起完成课堂答疑、写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网络答疑”,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超课堂学习”,差异化发展,让学生多个领域脱颖而出

在这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创造,注重问题即时生成倡导教师做到有智慧、负责任,减少预设,更


发表回复